“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关于方城的由来,春秋著作《左传·僖公四年》曾留下过这样的记载,此“方城”实际指的是今天方城县境内东北处的楚长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逐渐变得强盛,在长城山脚下建造了一座小城池,因城池形方被称为“方城”。寥寥数语,让我们对方城曾经的模样有了想象的空间。 时间的车轮载着方城走过了飞速发展的40年,时光的痕迹也同样留在了方城的一砖一瓦中。 40年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川气东输、高速高铁、省道县道,皆汇集于此,成为沟通八方之枢纽通衢。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为方城的大发展、大崛起、大跨越提供了天然的先决条件。 40年间,方城抢抓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机遇,以“三城联创”为动力,以文塑城、以绿染城、以水润城、以亮扮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一个生态为底,宜居宜业文明城市跃然纸上,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 规划引领 构建“一主一副六区”发展格局 “南襟湘汉,北引河洛,东挟江淮,西胁武关”,有着天下“九塞之一”和“五界一口”之誉的方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南阳的“北大门”。 作为南阳的门户之地,新时代,方城绘出怎样的蓝图? 城乡建设,规划先行。方城县坚持规划出台前,体现政府对规划编制的主导性,增强规划推动力;规划完成后,体现规划引领发展的权威性,增强规划执行力;规划成果转化时,体现规划的时效性,把规划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三性三力”原则,绘制了方城县新的发展方向。 目标是建设宛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重要增长极和开放创新活力城市。 抓手是抓好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粮食主产区、文化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 以此构建出“一主、一副、六区”县域空间发展格局。 “一主”:即以方城县中心城区为县域核心增长极,包括主城区、望花湖两个城市组团,到2030年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宜居宜业城市。 “一副”,即广阳镇成为以超硬材料、光伏产业为支撑的副中心城镇。 “六区”,即建成“三河”源头大生态旅游区、东北部山水乡村旅游区、汉山水库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沿线生态保护区、三贤山光伏产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精雕细琢 百城提质提升群众获得感 12月1日,在方城县规划展示馆,络绎不绝有市民前来参观,这里已经成为方城县平日里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20世纪80年代粮油街还是这些砖瓦房,泥土路,你看并排两个摊位就把这路占满了。你看现在街道多宽敞,硬化过的水泥路面一点儿都不用担心没处停车。” “你再瞅瞅这现在的城东区,游园、商场应有尽有,没事儿来规划馆、博物馆看看城市发展,听听历史典故,生活多好。你们现在可是赶上好时候。” …… 一个前来参观的家庭,老人一边指着展板一边跟孩子们唠着城市的变迁。 这样的场景在这里屡见不鲜,城市的变迁让人们感受着方城县发展的脉动。 高起点建设城东新区。规划面积近1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8平方公里。七峰大道、康达路、凤瑞路东延、文化路东延等景观道路,形成了“两纵三横”的路网框架,供排水、污水处理管网和绿化亮化等基础配套工程已经完善;人才劳动力培训中心、检察院技侦大楼等一批公共资源完备;东方新城、君临天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住小区和县二初中、实验幼儿园为人们提供生活的便利;七峰公园、四馆两中心等公益项目给人们娱乐休闲提供了好去处,一座集行政、商贸、居住于一体,道路通畅、设施完备、赋予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区初步形成。 精雕细琢的中心城区。在规划上,中心城区的目标是以水脉筑城,有机生长为特点,形成“双环引领、一核放射、五心拓展、轴带串联、六片融合”发展格局;以山水特色塑造“一轴两廊、两环四核、多园多绿道”的城市生态绿地格局;推动“以水润城、以绿染城、以文塑城、以亮扮城、以产兴城”联动共建,逐步实现“人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中心城区格局。 “改革开放之初,方城的中心城区仅有2平方公里之多,现在中心城区框架已经拉大到30平方公里,不仅如此,城区面貌、城市功能等方面也纷纷在提升,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1987年起在方城参加工作的杨延山告诉记者。 紧抓百城建设工程提质的机遇,方城县筛选民生工程、城市双修等项目155个,截至目前,已经开工75个,总投资71亿元。中心城区在“精雕细琢”迎来新的面貌。 以水润城。潘河、甘江河、三里河是方城县境内的三条主要河流,尤其是潘河素有方城“母亲河”之称。目前三条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总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的“三河一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作为方城县民生工程,将历时三年时间完成建设。如今,8公里长的景观带配备以文化广场、琴韵广场、潘河公园等为亮点的5公里潘河绿带,潘河大桥、凤瑞大桥、文化路景观桥、龙泉大桥、广安路大桥共五座跨河大桥,潘河成为集水域景观、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带轴。 以绿染城。在方城县地标性建筑“四馆两中心”,群众们在享受场馆带来乐趣的同时,新建成的七峰公园也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生态为底的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始终。为让老百姓感受更多生态的红利,方城县持续实施绿化提质工程,坚持“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挤地造绿、沿路增绿、应绿尽绿”,先后建成垭口公园、七峰公园等,建成游园36个、休闲广场5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中心城区绿地率34.25%,绿化覆盖率39.36%。投资36亿元,重点建设中的龙泉公园、阳城公园、凤瑞公园等9个综合性公园、22个社区公园、南水北调环城景观廊道等,构建起“一心、两廊、两带、多节点、绿网蓝脉交织”的生态格局。 以文塑城。三入火海、救人于危难的英雄王锋,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小学教师郭春鹏,忠诚担当、勤政务实的党支部书记徐运芝,扎根基层、潜心研究的育种专家于松昌……近年来,方城好人群体让一座崇德向善之城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方城县也将这种文化的力量深植于城市建设中,让群众感受文化的力量。先后建成了图书馆、规划馆、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体育馆,乡镇(街道)社区文化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所有场馆对群众免费开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科室、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婆媳、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道路。 以产兴城。方城县依托产业集聚区和超硬材料园区,推进产城深度融合,为城市集聚人气、招引财气、激活地气,打造一座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城市、流淌着现代气息的城市、浸染着温润情怀的城市、升腾着勃勃生机的城市。 同样的变化也体现在老城区的改造上。方城县先后重新整合吴府街、顺城街等“城中村”和原法院、丝钉厂、轴承厂等各种城市资源,实施顺城街和吴府街拆迁改造等老城区建设项目10余个。同时实施老城区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和供排水、污水管网以及绿化亮化基础工程,实现了旧城变新城的目标。以道路综合改造为突破口,按照“六统一”的标准,累计投资6亿元,全面完成了城区主次干道综合改造建设任务,共改造城市道路等28条、总长度达48公里,实现了老街换新貌、旧街变新街。曾经到处可见的“蜘蛛网”、到处可见的污水横流的老街道,一度造成拥堵不堪的卡脖子路,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城乡融合 城镇扩容提质求突破 有方城“后花园”之称的二郎庙镇,近年来成为方城县一张新的名片,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挖掘,该镇成功荣获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整合资源,提升小镇建设,是方城县实现城镇扩容提质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全县小城镇建设总投资完成4亿元,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一城四镇”组团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的等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小城镇发展的六项优惠政策,实行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小城镇建设重点工作县“四大家”领导分包责任制,把小城镇建设成效作为乡镇经济观摩的主要内容,纳入目标考评体系。因地制宜整合集镇周边村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实现城乡设施共享,全县共培育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达标村56个;加快创业园建设,围绕“一乡一业”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城镇产业支撑。目前各乡镇创业园骨架基本成型,拓展小城镇框架20多平方公里,入驻项目60多个,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拐河镇荣获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称号,杨集乡已申报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对于小城镇建设,在方城县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同样提出了发展目标:突出城乡融合,推动城乡建设理念、规划、投入、程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完善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建成小史店、拐河、四里店、古庄店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券桥、清河等6个乡镇燃气主管网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道路、游园,巩固已有重点镇、中州名镇、宜居小镇、水美乡村创建成果,力促广阳、拐河、小史店、袁店创成省级示范乡镇,创建2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20个卫生村、50个以上文明村,加快推进柳河、杨集、古庄店撤乡设镇,争创“功能有机合,产业强而特,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资源丰而全,人才高而精”的特色镇。 时间改变着方城,也赋予了方城发展的机遇。 今日的方城对外交通实现全面辐射,30分钟直抵南阳机场、火车站,90分钟可直连新郑机场,与南阳半小时经济圈和郑州一小时经济圈完美融合。 今日的方城以山为幕,云作裳,水当镜,树谓墙。“三河”涌碧浪,道路闪银光,楼群彩云绕,一座大气磅礴、披霞秀美的现代化新方城款款走来…… 今日以“大城建、大交通、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商贸、大生态”为发展格局的方城,让人们对建设富强方城、和谐方城、美丽方城充满期待!在中原更出彩中,方城也将更加精彩!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