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文化扶志技术增智 志智双扶拔掉﹃穷根﹄
时间:2018-12-04 08:33:31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孟向东 吴曼迪 杨文甫 封德

  11月30日,星期五,又到了“积分兑换”的日子,在西峡县二郎坪镇的“爱心超市”里,陆续有贫困户前来,尽管只是换到一袋面粉或者一包盐,他们却显得格外珍惜。“这是我们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只要肯干就一定有收获。”湾潭村贫困户石廷华说。

  在“爱心超市”外的捐赠栏里,记者发现,来自十几个脱贫户的捐款赫然在列,从100元到300元不等。在政府的帮助下脱贫后,他们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激励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像这样的“爱心超市”在西峡县已经有72家,而“爱心超市”只是该县“志智双扶”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面对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问题,西峡县从深层次寻找解决方法,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倡导脱贫光荣、美德光荣的社会氛围,营造“劳动光荣”“致富光荣”氛围,增强“造血”能力,实现由扶贫到扶志、扶智的转变,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传树争做”

  崇德向善唤醒脱贫志气

  在太平镇东坪村,提及“秋嫂”无人不知,她凭借坚强和韧劲儿成为当地群众学习的榜样。“秋嫂”名叫陈秋侠,2012年她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因为丈夫突发脑溢血陷入困境。

  “我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个钉。”2016年,陈秋侠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秋嫂”感到生活无靠无助无望,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秋嫂”的消沉被帮扶责任人鲁其欢看在眼里,根据陈秋侠家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为她的丈夫办理了低保、残疾证、长期慢性病卡等,给陈秋侠提供了村部保洁公益岗位,还将她家种植的300棵山茱萸纳入仲景宛西制药公司的GAP基地,帮助“秋嫂”加入爱农菌果药合作社。

  “政府掏心窝的帮我们,我们自己也得干。”帮扶责任人的全力帮扶让陈秋侠看到了希望,她开始振作精神。有零工做就去做零工,到了山茱萸收获的季节,她一株也不放弃,每天起早贪黑充满干劲。2017年在政府的帮扶下,陈秋侠也通过开办农家乐实现稳步脱贫。

  “她都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撑起一个家,我们还有啥理由不好好干。”二郎坪镇中坪村贫困户张见增在村里的讲习所观看了陈秋侠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一直打光棍、懒懒散散的他,开始主动找起活儿干来。

  “激发贫困群众生活的内生动力,就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有希望,这种希望一方面来自我们政府的帮扶,一方面来自他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有了希望贫困群众自身就有了干劲儿。”西峡县政府党组副书记朱元朝说。

  为了让外力和内力更好的结合,西峡县完善组织机制,千名帮扶干部走出机关,入村串户,深入贫困群众,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根据贫困户所需所求,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贫困户“一户一策、一人一技”落到实处,让群众精准了解扶贫政策,感受政府帮扶的温暖。

  用好讲习所、“爱心超市”平台,围绕“思想教育、技能培训、文明风尚”三大主题,提升干群整体素质。截至目前,全县兴建讲习所47个,巡讲163场次,参与群众近2万人次。

  培育典型人物,西峡县将自强不息的“秋嫂”、盲人脱贫群众姜中亮等487户脱贫致富标兵的人物事迹通过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平台,广泛传播,用身边人、身边事儿感化、鼓励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

  以文育人,涵养乡风文明。为了让文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润物无声的力量,县艺术团、民间艺术团走村入户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中,用接地气的语言,熟悉的场景,营造向上的民风,让孝老敬亲、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的乡风文明扎根乡村。

  以德化人,提升内涵。自2016年起,西峡县在全县范围开展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为内容的“传树争做”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两年来,先后涌现382名“传树争做”先进个人,成为提升贫困群众精气神的重要载体。走进西峡的各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好婆媳”“文明家庭”“十大孝子”等表彰展板格外引人注目,“传树争做馆”“好人好事馆”展现的身边人、身边事成为群众耳濡目染的力量。

  “授人以渔”

  技能培训激活“造血功能”

  这段时间,军马河镇白果村贫困户郭留敏成了个大忙人,自从他学会了各种管道维修技能,村里谁家需要帮忙,都会给他打电话,请求帮助。

  今年48岁的郭留敏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的他,一度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帮扶负责人一趟一趟地往他家里跑,给他鼓劲,想方设法让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挑战自我。

  去年,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他参加了扶贫“一对一”技术培训,逐步掌握了各种管道维修技能。现在他主动找工地,做安装管道的活儿,以此来增加收入。在生活中,村里的乡亲们需要帮助,他主动无偿帮助。“我能为大家做事挺高兴,党把温暖送给我,我把温暖传大家,应该的!”这是郭留敏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果、药、菌”是西峡县的优势产业。该县借助香菇、猕猴桃、中药材“三大支柱”,抓好产业和就业两大要素,将贫困群众脱贫与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将3280户8063名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嵌入“种植、加工、服务”等各类产业链条中,已有1712户进入食用菌产业链,850户进入林果业产业链,718户进入中药材产业链,实现增收脱贫。

  实施“双千计划”,开发护林员、保洁员、保水员、保绿员等“四员”公益性岗位1000个,安排符合岗位需要、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依托“村口车间”开发企业岗位1000个,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

  开展“千人培训”,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为主要载体,侧重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围绕规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商、旅游等与人社局、菌办、药办合作,开展“订单式”“田间课堂”“授课入户”等实用技术培训,转化就业,凝聚合力,助力脱贫。

  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转变,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志智双扶”为西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截至今年10月底,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353户、25212人,已实现脱贫5051户、14744人。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