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玻璃门”方能激活民间投资
时间:2016-05-28 07:37:02 | 来源:豫网 | 作者:

  豫网日前,国务院组成的9个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组陆续出发,分赴18个省(区、市)开展为期10天的实地督查。这是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促进民间投资,早在2014年11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单从今年前4个月的统计数据便能看出,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1~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这是民间投资增速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且与去年同期的12.7%相比,增速呈现大幅回落。

  原因何在?笔者看来,我国虽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但很多时候政策落实不到位,民间资本与政策之间好似设了一道“玻璃门”,企业家们手握资本却投不出去,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在民间投资的审批过程中多开红灯,导致民间投资渠道不畅,使一些投资项目停滞在“最后一公路”。正如华森制药集团董事长游洪涛所讲的那样,其公司去年与江苏一家药厂达成购买协议,想把16个冻干粉针药品批准文号生产技术转移到重庆生产。但当地政府部门就是不愿放行,并表示“来投资可以,把东西拿走不行”。

  由此可以看出,阻碍民间投资不在政策层面,而在地方领导。正是这种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名的“人治”让政策成了“空中楼阁”。在领导决策高于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民间投资“促”而不“进”,只口头鼓励却没有实际行动,甚至设置障碍,在规模上“重大轻小”,在身份上“重公轻私”,在地域上“先内后外”。如此,不仅伤害了企业家们的感情,更损害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民间投资持续下滑。

  众所周知,资本就如经济发展的血液,缺乏资本,经济就将失去活力。就我国而言,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大,足以影响经济发展的走势。民间投资若持续下滑,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将加大。由此看来,某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就鼓励民间投资政策设置“玻璃门”的做法,可谓是“一练七伤,七者皆伤”,害人害己。

  反之,只有打破“玻璃门”方能激活民间投资,使经济焕发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形势下,传统产业的投资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社会总投资增速有可能会继续放缓。如果能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进一步打开投资空间,让民间投资能够进入更多的投资领域,短期内可以给稳增长提供强力支撑,长远看也将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