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读小学三年级的皮皮(化名),因为学习需要,在妈妈黄女士的手机里安装了5个APP学习软件。有数学速算的,英语配音的,还有语文复习的。这些软件,都是班上的老师推荐安装的。每天放学回家,皮皮就拿着黄女士的手机,做老师在APP上布置的家庭作业。本来,黄女士觉得这种学习方式还挺好的,APP上的学习材料图文并茂,孩子做作业也专心了许多。可很快,她就觉得不对劲:皮皮对这些学习软件着迷了。(据5月19日《钱江晚报》) APP学习软件属于互网络教育范畴,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习软件的优势也体现出来,容易被师生接受,作为教育辅导工具使用。而且,学习软件往往采取多媒体格式,图文并茂、声音视频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当然了,学习软件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使用,从家长的角度来讲,自然担心会伤害到孩子的视力。加上部分学习软件带有激励机制和排名,容易让孩子着迷,重复大量做题、半夜刷排名,这就明显过分了,忽视学习而热衷刷排名,乃是本末倒置。可见,家长对于孩子的担心,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学习,不想被学习软件误导了。 学习软件毕竟是新生事物,还处于探索阶段,功能和模式尚未成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宜的东西。比如激励机制和排名,本来是利用人的好胜心,刺激孩子学习欲望,但是软件设计存在算法缺陷,却令学生陷入刷排名的误区,出品方需要根据用户和家长的反馈信息,加以修订纠正,限制学生刷排名,加入沉迷提醒功能。主管部门也应对学习软件加以规范化管理,要求出品方以教育功能为主,不得超出界限。 学习软件是电子化教学的趋势,现在部分地方在试点电子书包,也需要在平板电脑上安装各种学习软件,教学模式差不多,但也引起了各方争议,分歧都是集中在视力保护、沉迷电子产品等方面。其实,不管是学习软件还是电子书包,都只是教育的辅助工具,并非洪水猛兽。而既然是工具,主要还是看使用者和如何用,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大家对学习软件要理性看待,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孩子迟早都会接触各种电子产品,不可能一直屏蔽。而且,一味屏蔽、压制的结果,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反弹,更加想使用电子产品了。因此,不妨坦然面对现实,告诉孩子电子产品的利弊,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和学习软件的时间,不要过度沉迷其中。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