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参观博物馆不仅是“熊孩子”的责任
时间:2016-05-18 15:38:50 | 来源:豫网 | 作者:江德斌

  “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熊孩子,就好不了”,“博物馆成了游乐场,孩子进来追跑打闹,大声喧哗”……近日,科普大V“@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的一条微 博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发生在博物馆的不文明现象的某种思考:现在的博物馆是否已沦为另类的“儿童游乐场”?(据5月18日中新网)

  攀爬护栏、大声吵闹、触摸展品、乱丢垃圾……,这些“熊孩子”在博物馆里的表现,确实令人感到难以接受。而类似的场景,不仅在博物馆里,在其它公共场所,诸如图书馆、科技馆、电影院等,也都能见到“熊孩子”的身影。这些公共场所本身对市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文明参观等,但这些规定在“熊孩子”身上,似乎失效了,管理员有时候也为之头疼。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小孩子对社会道德的理解能力有限,缺乏自律意识,擅长模仿,有样学样,其生活习惯、言谈举止,受到父母的影响最大,很多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事实上,在公共场所里违反规定、有不文明行为的,不仅是小孩子,更多的是成年人。很多成年人缺乏文明修养,不遵守规则,甚至以破坏规则为荣,这些坏毛病,也都传染给了孩子。

  而且,孩子之间也有很强大的模仿效应,如果一群孩子在一起,其中一个做出异样的举动,很快就会引发其他孩子的模仿,最后就变成了集体嬉笑打闹。那么,对于此类不文明行为,学校做为活动组织者,需要承担起教育和管理责任来,应做好事先预防措施,提前告诫孩子,要遵守公共场所的文明规定,并告知违反规定的后果,以及不文明行为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等等。

  由此可见,博物馆里的“熊孩子”不文明行为,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学校的责任。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社会文明规则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甚至更为重要的。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每个孩子都需要具备最基本的文明修养、道德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不能凡事都任性自为,否则不仅有损自身形象,亦影响到社会。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