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网讯】阿里巴巴打假再出新招。自本月20日起,淘宝网将对平台商家销售的奢侈品进行整治。奢侈品牌卖家需提供相关凭证,证明其商品不是假货,否则将面临下架、关店等惩罚。 为打假,阿里巴巴可谓是动作频出。例如,2013年10月,淘宝网与LV在法国巴黎签署备忘录,建立积极的双方合作机制,携手保护知识产权,共同打击淘宝网平台的假货销售。今年3·15之前,马云在阿里巴巴治假团队誓师现场称,阿里巴巴要全力打假,投入不封顶,打假无上限。4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IACC),成为首个电商成员。同样在上个月,淘宝网公布《淘宝网出售假冒商品相关规则及实施细则变更生效通知》,对于假货信息发布和售假认定的监管进一步加强。 从诸多的打假动作来看,阿里巴巴整治售假行为可谓不遗余力。可为何淘宝上仍能看到几十元、几百元的国际名牌商品呢?要知道,很多国际名牌商品在国内实体店内的售价是以成千上万元计的。 从根本上讲,阿里巴巴集团一方面面对的是数量庞大的网店主,这些人的目的是盈利,另一方面,面对的是难以计数的消费者,他们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种:有的想通过网络购物平台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真假无所谓,只要商品质量过得去、价格低就行;有的是图方便,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保真很重要。 当想要省钱的买家遇上想要赚钱的商家,其结果就是,淘宝网上从奢侈品到普通品牌,标记为A货、原单、山寨等的商品满天飞。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对网售商品的态度也较为“暧昧”。其在《2015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报》中定义了假货,在阿里巴巴心中“劣质产品和非正品不等于假货”。这种认知的产生,与网店主为阿里巴巴集团带来的丰厚利润不无关系。 对于国人来说,花钱购物是希望物有所值。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若每次打开包装,看到的都是无用的劣质商品,那就失去了购物自身的意义。且不说金钱的损失,只希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便会让消费者失去对网络购物平台的信心。 因此,阿里巴巴集团的打假政策、规定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实实在在执行下去。再者,对于假打,阿里巴巴集团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既不能总想着保护自身利益,又要保护网店主的利益。若是这样,消费者的权益又有谁来维护呢? 笔者看来,不论是从技术上来说,还是从人力、物力上来说,阿里巴巴集团都有消除旗下网络购物平台售假行为的能力,如今所缺的只是决心。阿里巴巴集团打假的决心看似有力,实则无力,单从其对假货的定义便能看出端倪。因此,打假首先要从转变对“劣质产品和非正品”的态度上开始,而后方能从根本上转变网店主与消费者对网购平台的认识,净化网购平台。如此,才能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维护,使网店与网络购物平台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推而广之,不但是阿里巴巴集团,诸如京东、苏宁易购、聚美优品等网络购物平台也是如此。 |
- 上一篇:保护老地名,讲好每一个河南好故事
- 下一篇:校园社交不能庸俗化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