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绣: 探索文物集中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
时间:2019-03-08 08:29:44 | 来源:郑州晚报 | 作者:

  豫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物遗产丰富的洛阳又该如何实现文化遗产与城市融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王绣认为,传统文化要创新宣传形式、提高文化质量,文艺工作者要沉下心、俯下身,扎根人民、脚踏实地。

  传承优秀文化

  唱响中国故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王绣说,多年来从事文博工作,她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家在大遗址保护工作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150处大遗址文化保护中,洛阳有6处遗址,近10年来,我们在探索发展合理利用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使之融入城市的发展建设中。”王绣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黄河与洛河交汇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王绣说,河洛文化在贸易、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唐三彩、书画、牡丹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她非常希望河洛文化能够走出去,唱响中国故事。

  利用文化阵地 创新宣传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创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沛时期。从产量上说,诸多数据稳居世界第一。然而,繁荣背后不乏隐忧,不少文艺工作者以经济效益为创作出发点,身陷拜金主义泥潭无法自拔。

  王绣表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加大,以及从业者创新宣传形式,从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到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节目引发热议,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缺少知音和追随者,只是需要越来越多讲好中国故事的“说书人”。

  王绣呼吁,艺术工作者要肩负文化担当、创新文化视野,讲好每一个把传统文化推向台前的鲜活的中国故事。“各个文化文艺平台都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阵地,从娃娃抓起,传承、传播、宣传好优秀民族文化。我们将利用好博物馆这块文化教育阵地、重要的文化窗口,多办一些展览,尤其是对青少年非常有益的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对一些历史文化多一些感受,充分利用文化阵地,教育青少年。”

  只有扎根人民

  创作才能获得不竭的源泉

  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对此,王绣深有感触。她认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不能“高高在上”,而要“脚踏实地”,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文艺工作者要沉下心、俯下身,扎根人民、脚踏实地。

  建议研究出台 国家文物补偿制度

  作为闻名全国的“古都”,洛阳历史悠久、文物遗产丰富。那么,该如何对洛阳本土文物进行保护?如何加强文物遗产和城市发展相融合?

  近年来,洛阳积极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充分发掘非物质文化资源,积极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功创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河洛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保障,也对文物保护十分重视。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矛盾难以避免。王绣说,洛阳很多大遗址位于城市建成区或城乡接合部,大规模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大遗址的威胁不断加剧,点多、面广、线长的遗址保护也给管理工作和基础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另外,考古、规划、科技保护等基础工作薄弱;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限制了大遗址保护综合效应的发挥。

  “建议将洛阳等遗址分布的集中片区,划设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制定新的发展政策,帮助地方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路子。”王绣说,同时,研究出台国家文物补偿制度,包括洛阳在内的各个大遗址片区,作为全国重要的文物密集分布区域,保护和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希望国家尽快研究制定文物保护补偿政策,在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过程中,从土地置换、容积率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此外,王绣认为国花是一个国家文化形象的生动名片,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民族兴旺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国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我国目前还没有确定国花,建议以法律形式将牡丹确定为我国国花。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