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的一天,从郑州坐高铁,一路驶向中原最南端的城市。据说,什么时候能看到田野中的水牛,就到信阳地界儿了,于是便怀着期待向窗外张望起来。渐见树木葱茏,灰白色的云朵压低了天空。 而有人说,地处河南、安徽、湖北三省通衢,信阳在中原文化、楚文化的共同熏陶下,保留了独特的城市气质,百姓的生活日常也是与众不同的。果真如此吗?记者走进这片绿水青山间,深切地体验了这座古老城市的风韵。 文化·老城 西部和南部被桐柏山、大别山环抱,身旁有水波潋滟的南湾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信阳平添几分风姿。踏上信阳的土地,适逢雨后初晴,丰润的水汽飘散空中,似有南国的味道。街道两旁鲜花簇簇,浉河沿岸垂柳依依,好一处山清水秀的所在。也难怪在历史上,它被众多诸侯所看重。 西周时,这里分布着申、息、弦、黄、江、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相继被楚国吞并,设申县、息县、期思县。秦代设5县,属九江郡。东汉又置义阳县,在今浉河区。唐代为申州、光州,北宋时因避讳宋太祖赵光义而称信阳郡。元代为信阳府、州。中华民国时,废州改县。1949年后,曾分信阳专区和潢川专区,1998年6月设立地级信阳市。 因为古时曾是申国的所在地,信阳一直沿用着“申城”的别称。说起这个名称,就不得不提它与上海的缘分。据传,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黄歇,曾在今上海一带率领百姓疏浚河道、筑造堤坝,造福一方。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人们将他改造的无名之河称为春申江,就是后来的黄浦江,而上海也被称作“申”。黄歇是信阳人,恐怕连他自己也想不到,2000多年过去,由于历史的巧合,这两座城市仍在共享着“申”的名号。 当然,从古至今,信阳人对中原乃至全国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对当地文史颇有关注和研究的老信阳人李泰甫,谈起这个话题时如数家珍。比如谈到黄鹤楼的得名,李泰甫介绍,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这里提到的费祎,是三国时代“西蜀四相”之一,老家罗山;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加入农民军后转战福建,战功卓著,被封为闽王,至今,福州仍有纪念他的闽王祠;宋时,生在光山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明代,文坛领袖、浉河区人何景明,曾倡导文学改革,领尽风骚……到了近现代,革命风云激荡中,这片土地上又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等老一辈革命家,新县更是因为走出过数十位开国将军而被称为“将军县”。 最能承载一座城市文化记忆的,无疑是它的老城区。漫步在浉河区老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始建于元代的文庙,传说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讲学之地,虽然现在仅存大成殿,可从建筑的规制还能想见当年的盛景。此外,李泰甫介绍,洗砚池、白马桥、太平缸、铁门坎、龙泉巷……一条条古街,一个个老胡同,都曾默默讲述着无尽的故事,见证着城市变迁的轨迹。 现在的年轻人提起老城,可能会更多地想起天润广场、胜利路步行街等场所。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老街道、老胡同可能在渐渐消失,或是改掉了原来的名字。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口耳相传的诗词中,在渐渐发黄的黑白照片里,人们依旧可以从老街道、老胡同那里得到精神的慰藉,感受到悠长的韵味…… 美食·乡音 “信阳人喜欢吃,借钱也要吃,招待客人时,就是几个碟子端上来了还会很谦虚地说没啥菜。”谈到外地人对信阳人的这种印象,李泰甫笑着说,这样的说法不是戏谑,“‘吃货’这个词儿,早就是褒义了嘛!喜欢美食的人都热爱生活,说信阳人喜欢吃,这是一种赞美。” 喜欢吃,是因为有美食。信阳美食能够出名,当然是有一些“资本”的。信阳的自然环境好,食材也就好。比如,郑州市民老杨就曾对记者说,每次到信阳,自己都会起个大早去菜市场赶集。“信阳的蔬菜,新鲜、干净,带着股水灵劲儿。”他说,时间方便时,他还会去罗山县的灵山脚下,买几十斤豆腐皮带走,“可能是因为信阳的水质好,那边的豆腐皮不仅嫩,还不容易碎,翻炒时不会烂。” 除了食材,还有烹饪。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信阳土菜馆”一类的招牌,招牌上常有固始鹅块、罗山大肠汤、商城老鸭汤、茶香风味鸡、面炕鸡等在其他地方不容易见到的字眼,吸引着行人的眼球,也在暗示着信阳一带烹饪手法的独到之处。甚至,在信阳的街头小摊上看到的饮品“石凉粉”,也是绝无仅有。 夜晚,我来到新华西路,这里有着当地最有名的夜市,总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了。露天场地上,摆放着几百张桌椅,每桌围坐着七八个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很热闹。有趣的是,虽然这儿的夜市也是以烧烤为主——比如羊肉串、羊排、烤泥鳅之类,也有扇贝、生蚝等一些海鲜,但每张桌子上都至少有一两道炖菜。看来,炖菜真的是信阳饮食文化的精髓了。 “这几天,外地很多饭店安装了大屏幕电视播放世界杯比赛,咱这里为啥很少见?”面对记者的疑问,一家烧烤店的老板小曹说:“可能是觉得不需要吧!咱这个夜市有名气,平时生意很好。再说了,吃东西都来不及呢,哪还有工夫看电视。”——想想这话,也对。对于会生活的信阳人来说,享受美食本身就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足以带来很大的精神享受,自然也就不需要别的活动来“助兴”了吧。 “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在信阳,除了本地特色菜,无论是南边的热干面还是北边的胡辣汤,稍加改造后都不愁没有市场。无论是豫剧、京剧还是黄梅戏乃至本地的民歌小调,也都不愁没人捧场——信阳人的性格里面,无疑有着包容的基因。这种包容,从方言上也看得出来。 “其实,信阳地区大部分人说话还是北方的调儿,只不过咬字有时是南方的发音。”李泰甫介绍,历史上,信阳经历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信阳人把方言带到了外地,而外地人也把乡音带到了信阳。李泰甫举例,“书店门前一棵树,树上拴着一头猪,猪围着树干团团转,一直转到太阳出”这段话,在湖北话里念作“徐店门前一棵徐,徐上三了一头菊,菊围着徐干谈谈卷,一直卷到太阳区。”只不过,信阳人说这段话时,往往是湖北的发音、郑州的腔调。“就好比是用河南的旋律唱出了湖北的歌词。”李泰甫这样比喻。此外,罗山方言就像是用偏天津的语调说出湖北的发音,而光山话则是用偏北京的语调说出偏江西的发音。我试着念了几段话,果然博大精深,非常有趣。 产业·新篇 说到“信阳名片”,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毛尖”。信阳人对茶的热爱是出了名的,不仅喝茶,还会用春天的嫩茶叶包饺子,并开发出一系列跟茶文化有关的产品。这些年,随着市场反响越来越强烈,“信阳菜”的名头也是越叫越响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信阳菜馆已遍布河南、浙江、云南、北京、上海等16省(市),仅在郑州就有3000多家。 市文化旅游规划发展中心科长张旭介绍,2016年开始,政府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按照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思路推出“信阳养生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信阳已推出20道特色菜和10道风味小吃,各区县也在开发独具特色的风味宴席,比如商城的‘六炖席’旅游团餐、固始的俏巴寿宴、光山的司马光家宴、潢川的光州家宴、罗山的红军宴等等。”张旭说,随着现代旅游业越来越发达,游客对美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打造“养生菜”品牌,与建设美丽乡村一样,都将是助力旅游升级、产业融合的重要举措。 更重要的是,“信阳菜”也在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据统计,2007年至2017年这十年间,信阳市住宿和餐饮零售额从53.64亿元增长到275.82亿元,带动近15万贫困人口创业,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约1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通过启动“万人厨师”培训工程,信阳举办了各类培训班50多期,在商城县和淮滨县就培训了3000余人,带动近万人脱贫。相信未来几年,信阳菜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信阳还会被冠以“中华美食名城”的称号,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傍晚,走在浉河之滨,彩虹桥、关桥的倩影在不远处闪耀。绿树成荫,在这里健步走的人们,偶尔会停下脚步,在路边的凉棚下,在一溜儿排开的桌椅边喝喝茶,聊聊天。晚风吹拂,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而在羊山新区,在图书馆、博物馆、地质展览馆、音乐厅等新建筑簇拥着的百花园广场上,男女老幼悠闲漫步,其乐融融。远处,一座座小山环抱着这座城市,山谷中升腾起来的是雾霭,又仿佛是无限的希望和期盼。 处处有风景,处处有生活。愿你也有机会走进温润的信阳,在微风中慢慢陶醉。⸈꼈㤈2 不容错过的美景、美食 信阳市的鸡公山、南湾湖,罗山县的灵山寺,商城县的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固始县的西九华山,潢川县的小南海等地,风景各异,值得推荐。 除了正文中提到的固始鹅块等名吃,还有信阳糍粑、焖罐肉、固始皮丝、潢川贡面、光山青虾、罗山空心挂面、商城筒鲜鱼等各类美食,值得品尝。 |
- 上一篇:从吕潭小镇,走近吉鸿昌
- 下一篇:济源成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新起点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