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为古音“纠偏”
时间:2019-02-21 08:51:04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邓海建

  近日,一篇《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网络上刷屏,背了多年的古诗词读音变了,引起广泛关注。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无须过度敏感。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热词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登堂入室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动辄得咎。毕竟,全世界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中,“从众从俗”是个基本规则。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早就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一文中列举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例子,并称,衰在诗中本读cuī,斜在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不想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明明是给现代人“省事儿”的读音修改,不过是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却弄得坊间和业界争议不断,为何?

  这个问题的背后,大概离不开两个语境:其一,拼音修改可以,但此类平仄押韵的古诗,恐怕还是尊重传统为好。诗词歌赋最讲究韵律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歌创作中的“苦吟”,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考量的。

  其二,这些年传统文化吸粉众多,古诗词复兴之风渐入佳境。高考古诗文相关题目占比提升,《中国诗词大会》走到了第四季,故宫等历史文化遗存都站上了热搜的“C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的沿袭与发扬,前提是尊重和敬畏,当然也包括古诗异读词的道理和逻辑。反倒是为了省事和方便而一改了之的做法,显得有些草率。

  据称,目前网上流传的标准读音很多来自尚未正式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看来我们还有时间好好斟酌一番,不妨多甄别民意、听懂民声,既要在考试中让孩子在个别读音上明确答案,更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共识下审慎为古音“纠偏”。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