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也应少一些缺乏规则边界的轻率表达
时间:2019-02-14 09:17:5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张淳艺

  安徽省太湖县一名女幼师因看不惯邻居管教孩子的方式,将孩子父母严管孩子的方式“图文并茂”地晒到微信朋友圈并进行抨击,得到很多网友的响应。孩子的父母因而受到很多网友的指责、谩骂,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孩子的父母将女幼师告上法庭,要求她承担侵权责任。(2月13日《检察日报》)

  面对邻居的“暴力育人”,女幼师并不认同,女幼师却选择在朋友圈发表图文,侵犯了邻居夫妻的隐私权,让他们遭受了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初衷良善,却由于缺乏规则意识与边界精神,让“朋友圈打抱不平”接受了法律的规训与惩罚。

  在一个盛行蜻蜓点水“浅阅读”的时代里,“组合夫妻”“后娘”等词语,很容易让事实“脱靶”。为了提升表达效率,一些人在自媒体上发布图文很注重技巧,对部分事实选择性忽略,对一些事实夸大其词甚至移花接木;在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下,在自媒体作者先入为主建构的情景之中,许多围观的网友托付了信任。

  我们渴望真相,但真相有时候会被喧嚣遮蔽;我们渴望理性,但理性通常会被某种观念酿成的情绪所左右。基于先例的“惯性联想”,基于成见、偏见的“恶意揣测”,让邻居夫妻遭遇了形形色色的污名化,承受了人格上的鞭笞和精神上的矮化,这样不仅降低了他们的社会评价,还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朋友圈打抱不平”尽管有一定的正义因素,却裹挟了太多的功利与算计。

  在自媒体时代,普通人也有了“发声”的渠道;注意力作为一把双刃剑,要求我们学会审慎表达。有表达欲望并不是坏事,却不能让表达冲动成为脱缰的野马;一事当前,要弄清真假、明辨是非、知晓利害,不能为了图表达的快感和追求阅读量却忽视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寻,造成“误伤”。

  女幼师即使对邻居夫妻的育儿方式不满,也需要“有话好好说”,需要沟通对话的技巧与耐心;轻率而糊涂地“发朋友圈打抱不平”,既伤害了别人,也让自己付出了“冲动的代价”,值得所有人引以为鉴。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