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兴旺为基础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18-05-13 08:09:50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林风霞

  产业兴,则农民富、乡村活。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产业兴旺放在了首位。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对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说,要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农业兴旺必然是我省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但是,据抽样调查的数据,2017年河南全省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的亩均生产收益分别为440.7元、174.3元,粮食比较效益低不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吸引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集聚,把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为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实现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要坚持产品的市场导向,鼓励生产者以特色化、品牌化培育竞争优势,破解农产品同质竞争困境,并在信息进村入户、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方面下功夫,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打好市场联结的基础。坚持产品的质量导向,在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源头治理、生产管控、市场监管等方面谋划,引导生产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坚持生产经营的效益导向,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方面布局,通过发挥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强化科技财政金融服务、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推动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推动农产品深加工转型升级等措施,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

  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乡村产业兴旺不能仅仅是农业兴旺,而是要实现百业兴旺,可以想象,没有第二、第三产业支撑的乡村,必然要走向萧条。但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不是什么产业都能上,更不能再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而是要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农民利益得到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特色化、融合化、链条化、信息化发展,增强产业融合发展的协同优势,实现资源要素集聚高效利用,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态势。要把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整治、特色城镇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推广、人才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区等为载体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以产城融合、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能力,以科技、人才、土地等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能力。鼓励各地在种养融合、延伸农业链条、拓展农业新功能、发展新业态等方面,因地制宜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够分享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升级的利益,从而激发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引进新型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本土返乡人员、乡村干部等领办农民合作社。鼓励产业链经营主体和科研服务企业共同组建产业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共创品牌、统一营销等。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财税、土地、投融资政策,促进政策联动,提升跨部门协同服务能力,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

  在新经济背景下,大数据作为新型要素,已经成为驱动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的新动力以及催生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动机。要把大数据应用作为我省乡村产业兴旺的突破口,逐步破解农业农村大数据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核心数据缺失、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共享意愿不强等问题。加快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快我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大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数字农业为抓手,建设一批农业大数据应用与示范项目,探索建立精准扶贫、乡村公共服务等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农业农村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队伍,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建立涉农服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政府大数据辅助决策能力。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由于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自身素质的固有缺陷、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倾斜等多种原因,近年来不少小农户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旁观者甚至利益受损者。只有让农民共商共建共享本地的产业发展,支持其成为产业兴旺的参与者、引领者和受益者,让农民真正富起来,留住农村青年人才,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使乡村振兴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要加大对农民的免费培训力度,就地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大批农村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积极支持农村“能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播机收、动植物疾病防治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共享农庄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与其带动小农户的数量和效果挂钩。鼓励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增强农户联合起来参与市场谈判的能力。

  强化高端要素的支撑作用

  要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和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产业、人才、技术、资金汇聚的良性循环。强化科技支撑力度,着力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体制改革,实施种业创新、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科技研发专项,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以河南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支持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实现全产业链创新。推动科研院所和乡村产业对接,引导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进入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步伐。强化现代金融的支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能够适应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绿色信贷产品供给,在乡村率先全面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督导金融机构提高在农业农村的信贷投放比重。加大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加大人才对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支撑力度,加快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以生态宜居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柔性的用人机制吸引城市人才下乡。⑩6

  (作者系省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