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打开手机头条,读到两则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一则来自6月1日“长江网”的报道称“鄞州春晖学校一女生放学被初中生打死,在破房中发现尸体”;一则视频信息称“江苏泰州初中一女生被逼下跪,遭掌掴剪头发”。近年来,国内校园暴力屡屡发生,并且有连年上升的趋势。这些暴力事件中,常常是多对一的暴力,而且很多竟发生在女生身上。涉事学生往往选择偏僻的地方,如角落暗处、荒郊野外、比较隐蔽的小胡同等场所,对其同学扇耳光、扯头发、脱衣服、拳脚相加,致人重伤甚至死亡。对于受害学生和家庭来说,一次次的暴力伤害,无疑是一场场难忘的噩梦;对于全社会来说,一次次的暴力伤害,留下的却是一回回沉重的思考。 和谐校园岂能结出“暴力果”?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和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呢?面对一桩桩沉痛的校园暴力,笔者认为: 一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学生管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与未成年人法制意识淡薄密切相关,有些学生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因此,他们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动辄使用暴力解决。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容易受到暴力文化和影视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比如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观看法制教育影视、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开展“法官进校园”活动、模拟法庭等,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把法制课纳入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制定校园暴力事件防控预案,严格学生管理制度,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学校可以建立校外巡视与督查制度和学生放学护送制度,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严防学生群殴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坚持落实矛盾排查制度,加大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力度,及时发现矛盾,排解矛盾,把因为学生之间的矛盾出现暴力事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学校要开好心理健康课,重视学生性格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密切关注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要善于研究他们的心理机制;学校要开展对施暴学生的家庭环境、身世处境、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研究,以便能准确找到他们实施暴力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阻止他们的暴力行为;通过心理辅导,有效消除个别孩子急躁冲动、逞强好胜的心理状态和爱出风头、哥们义气的粗鲁行为;对已经遭遇暴力事件的学生要做好心理疏导,稳定学生恐惧的情绪,排解学生心理的焦虑,抚慰学生心灵和身体的创伤。 二是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好表率,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暴力和棍棒教育不利于孩子情感的正常发育,因此,要避免家庭暴力,避免棍棒式教育,父母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做遵纪守法的表率;父母在关心孩子学业、心理、身体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波动;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沟通和联系,随时关注孩子周围的暴力因素,教育孩子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相互谅解,协商解决,不要鲁莽出手,杜绝暴力冲突,或者在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及时与学校、与老师取得联系和沟通,及时化解矛盾,从源头上消除暴力事件俗话说“一辈同学三辈亲”,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团结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切莫给孩子灌输“在外不要吃亏”的思想,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除此,父母还要告知孩子遇到暴力时摆脱暴力、获得自救的方法和技巧。 三是全社会都要去关注和阻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管谁发现校园暴力,都要及时劝解和极力劝阻,避免事态的发展和扩大,不能视而不见,闻而不问,袖手旁观;公安机关可以把校园暴力事件纳入公安日常巡逻范围,特别是要加强学校监控盲区的日常巡逻。 四是政府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比如,乡(镇)、村(居)等相关部门可以积极搭建平台,通过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五是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考虑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条款,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强调施暴者父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实施法律责任倒追。在依法惩处校园暴力方面,可以根据我们的国情,借鉴国外的做法。当然,法律惩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才是最主要、最关键的。 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社会治理、政府主导、法律保障是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到这几点,即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校园暴力,至少可以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减少校园暴力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人身保护。 |
- 上一篇:与商言商 让民间资本在PPP中挑大梁
- 下一篇: “偷鸡腿妈妈”事件拷问社会救助机制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