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北京已初步制订了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其中,有专家建议应每天收取20元到50元。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公众巨大争议。 早在2013年9月,北京为治理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曾经酝酿征收拥堵费,之后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今天,这样的消息再次横空出世,表明北京相关部门很是“执着”,从未放弃过这一治堵想法和思路。不过,虽然公众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禁不住要问:这样的费用征收合理吗?能有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吗? 这样的质问,恐怕北京相关部门很难作答。因为除了所谓“借鉴国外经验”的牵强理由之外,当地确实很难拿出以理服人的说辞。在笔者看来,北京作为首善之区,这样的收费可以说开了一个坏头。且不说收费治堵是一种变相的“以罚代管”做法,属于典型的“懒政思维”,很容易让一些地方效仿,而且,就其功效而言,也必然是治标不治本。某主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近9成的网友对收费治堵持“抵触”态度,并表示“收费治堵不会影响驾车出行”。显而易见,北京相关部门出台的征收拥堵费政策,很大程度上要成为无靶之矢。 一项公共政策历时两年半之久拟将出台,固然不能说这是当地“拍脑袋”式的决定,然而,就算经过了反复论证和研究,这样的政策也属于明显跑偏。试问,当地的这项政策,经过了广泛的民意调查吗?召开过有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吗?政策不站在公众角度进行设计,即便初衷是好的,也难免给人“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之嫌,难以服众。 我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由来已久,在很多城市普遍存在,尽管原因错综复杂,但一个共性问题很突出,这就是都没有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不能形成公共交通上的优势互补。此外,如何引导和培育公众环保出行意识,怎样在拥堵重点区域、时段实现错峰分流以及红绿灯时长设计等,都是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如此,一味在收费上打主意,这不是一种最优选择,不仅不能真正赢得民心,而且最终很可能沦为一项“烂尾”政策。 |
- 上一篇:收起经常吵架的嘴,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 下一篇:与商言商 让民间资本在PPP中挑大梁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