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新闻不断,一时间把这个“默默无闻”的新生事物推入了公众视线。从郑州市入选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到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擘画了蓝图、勾勒了未来。 郑州经开区滨河新城的管廊,笔者曾受邀参观过,电力、给排水、通信、热力燃气等管线集中一体、科学排布,看后令人震撼。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地下管廊已有上百年历史。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就对巴黎地下错综复杂的下水道系统详细描述,并称“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地下管廊虽然不“显山露水”,但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城市的“主动脉”、“生命线”。特别是当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一个科学化、现代化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就会派上大用场。 李克强总理称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里子”,并将其视为“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建设“地下长城”,尤需城市管理者矫正重 “面子”轻“里子”的畸形政绩观。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一位市长,曾称“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这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认知。无论是从当前的经济利益还是长远的社会效益来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意义都显而易见,不仅可以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满足民生之需,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并不是钢筋水泥的板结,而是历史温情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城市补丁问题,说到底,都是要让管理服务跟上市民需求的步伐。“里子”做好了,城市才会真正有“面子”,市民的身心才有了真正的安顿之所。 |
- 上一篇:猥亵和性侵都很正常,看守所还有什么不正常?
- 下一篇:站起来,用节目质量征服观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