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15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公布了提速降费方案,至今已满一年。近日,运营商们纷纷表示,已经超额完成目标。然而,问起普通用户的实际感受,很多人给出两个字“呵呵”。是运营商夸大其词,还是普通用户产生了错觉呢? 一边是华丽的成绩单:移动表示,2015年全年手机上网资费较2014年下降43%;电信称,2015年其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下降31%,有线宽带的单位带宽价格下降58.8%;联通此前公开称,其固网宽带平均单价下降了50.6%。另一边却是众多用户表示无感,比如,去年年底人民网发起“提速降费你感受到了吗”的调研,96%的网友选择了“无”。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运营商们提速降费的举措其实还不够给力,资费下调不够直接,基本上都是在套餐上变花样,而变来变去,用户就被套进去了。 对于电信运营商与用户间的不“和谐”,又有专家站出来了:“提速”方面的无感,主要是因为用户增长快。那么,专家的意思是否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的流量多,所以感觉不到提速降费的效果呢?且不管这种逻辑是否正确,按此来说,作为产品销售方的三大运营商在付出了“减少了400亿元的收入”的代价之后,消费者仍未感到满意,这是否说明产品销售方的工作做得不好、不到位呢? 同时,按照上述专家所言,现在用移动互联网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在供给和需求方面仍然有矛盾,还不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对此,笔者不禁要问,总理再三强调提速降费,不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难以满足人们需求来考虑的吗?为何在提速降费一年之后,供需矛盾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还成了搪塞用户无感的借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买与卖之间是公平的,供需双方是双向选择的,消费者有权利选择购买哪家的商品或不购买哪家的商品。但对于我国的消费者来说,所能选择的只能是移动、联通、电信。消费者失去了自主选择权,也就失去了与商家平等对话的权利。也正因此,无怪乎会出现“提速无感是因为用户增长太快”的逻辑,也无怪乎会有人对提速降费只有“呵呵”的无奈。 或许真如三大运营商所说为提速降费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或许三大运营商的“成绩单”中掺杂了大量的水分,但对于用户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用户真真切切感受到网速提高了、资费降低了。也就是说提速降费要以“让民众有获得感的方式”实现,要减小其单方宣称效果跟用户心理预期间的距离。 提速降费的成败,关键要看用户是否满意。作为服务行业的电信运营商们,不能只将服务用户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用户满意度上做文章。就提速降费来说,运营商一方面应基于我国互联网用户快速增加的事实,持续推进提速降费这项工作,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速与降费兼顾,而不止于当前的“提速不提价”,少些降费与大流量包的捆绑,而这些还需要更充分的市场竞争去激活。 |
- 上一篇:政民互动电话,岂能沦为“逗你玩”
- 下一篇:“天价打印”折射“别无分店”的垄断霸气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