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目前心脏病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缺货,导致大批患者难以接受手术治疗。这种情形,今年并非第一次,5年前也曾经出现过。低价救命药,越来越高频率出现缺货。有医生分析,这与药品价格低,企业利润薄、无生产积极性有关,甚至有医生猜测,此次可能是药品生产企业涨价的前兆。(据5月3日《华西都市报》) 近年来,随着医疗和药品领域的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在破解“以药养医”、“高药价”等痼疾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也以“副作用”的形式出现。这其中,屡屡爆出的低价救命药短缺问题,格外引人瞩目。然而,在患者和医生的焦急等待之时,谁更该对此保持高度敏感呢? 无疑,根据“守土有责”的通常原则,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理应对于当地的低价救命药短缺现象高度敏感,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就要及时采取对策,包括深入调研分析、积极组织药源、及时向上反映等,尽可能第一时间加以解决,或者引起上级单位的充分重视。 从行业主管来说,药监、卫生、物价、财政等有关部门,同样应该在各自分工领域,对于低价救命药短缺现象保持高度敏感,并从生产源头、使用环节、定价环节、政府补贴等各个角度深入分析,及时发现相关政策领域的短板,并研究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为市场主体,诸多低价救命药的生产厂商和流通单位,同样要对自身生产流通中的问题高度敏感,并主动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而不是采取消极“罢工”的姿态,更不能故意以短缺为筹码进行讨价还价,置广大患者于危险境地而不顾。 与此同时,作为监督方的来自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以及广大专业媒体,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信息渠道优势,及时将相关问题提上社会议事日程,共同督促有关方面切实破解难题,不能任由事态继续恶化。 无论如何,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都重于一切,低价救命药短缺也绝非“无药可救”,关键是需要各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都对此类问题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当前,通过优化药品定价机制、改革药品招投标流程、完善政府特需药品储备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等等,尽早让低价救命药彻底告别短缺历史,属于当务之急。这也是不断深化改革的要义所在。 |
- 上一篇:签证中心高收费涉嫌“霸王条款”
- 下一篇:让孩子开车练胆,是在毁其人生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