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网讯】(豫网-河南门户 王江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及肥胖发生人群日益增多糖尿病患者也较以往明显增多。 据JAMA文章指出我国目前已有1亿糖尿病患者,近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更令人堪忧的是中国糖尿病好有一群庞大的“后备军”,据REATLON研究显示,当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处于糖尿病前期标准时,糖尿病3年转化率23.8%,这一概率是正常人的11.79倍。 同时在我国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仅不足20%。据STOP-niddm研究发现,即使针对IGT(糖耐量减低)阶段的餐后血糖管理,也可延缓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餐后血糖波动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所以筛查糖尿病一定不要只顾空腹血糖,最好能够查一查餐后2小时血糖。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餐后2小时血糖的含义: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进餐第一口饭算起,2小时后的血糖值。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最合适:餐后血糖的控制标准是因人而异的,需要结合病情、身体状况,在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基础上,逐渐平稳安全地使血糖达标。 一般来说,糖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10mmol/L即可,病程较短、年龄较小,且无糖尿病并发症和其它严重疾病的2型糖友,最好控制在7.8mmol/L以下。 寻找餐后高血糖的几个原因: 一、饮食因素 饮食饮食是患者最容易有误区的,这里我们把它讲详细。 首先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包括摄入过量的糖水化合物,多食。首先是多食,就常说暴饮暴食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其次多餐多食也是不好的饮食习惯。有的人每顿饭可能吃得不是很多,但是一整天嘴巴不停,在一日三餐的正餐外,还经常吃零食或者下午茶、夜宵,这就是多餐多食,这样其实也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每餐虽吃得不多,但是总量还是多的。还有的人是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简单讲,就是主食吃得过多。例如平时只喜欢吃米饭、面条、馒头等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主食,没有搭配合理的蔬菜或者肉类,这样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合理的,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其中举个例子,最常见患者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多为一些常见的所谓“素食”饮食搭配(碳水化合物配碳水化合物),例如土豆丝配米饭、粥配馒头、红薯配馒头、面饼配汤面等,并没有真正的蛋白质、脂肪及青菜、绿叶菜等膳食纤维的食物合理搭配在其中。这种饮食搭配会让一顿饭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过增多,餐后血糖的升高,所以也是不合理的饮食搭配。 临床工作中,很多病友都提出对喝粥的问题,饮食粥后血糖会升的很高,为什么呢?因为100克的大米含有相当于70克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与葡萄糖产生的热量一致,所以几乎就是等于70克的“糖”。所以一顿饮食中有粥类食物,餐后血糖一样会有问题,因为粥水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且比起固体的米饭,粥水要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的升糖指数明显较后者为高。 对于其次比如炒菜使用的烹调油较多;进食油炸食等所含的热量更加高,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运动因素 糖尿病治疗的重点,是“迈开腿,管住嘴”,这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很多人不能坚持“迈开腿,管住嘴”,餐后缺乏运动,出门坐车多走路很少,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 三、口服药物因素 1.口服药物失效或方法出问题:口服降血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可以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如阿卡波糖(拜糖平),需要随着第一口饭嚼碎吃,忘记吃或者未嚼碎或没随第一口饭服用,都会影响餐后血糖结果; 药物剂量不足;漏服药物等。 2.胰岛素注射剂量不当:胰岛素的剂型、剂量选择不正确,可直接影响餐后血糖;或胰岛素剂量过多,导致低血糖发生,引发反跳性高血糖。 3.给药时间不对:口服药物的给药方式或时间不正确,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和注射时间不正确,都是影响餐后血糖的原因。 4.使用某些影响血糖的药物:如利尿药、皮质激素、避孕药、抗菌素等,可影响血糖变化,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四、监测血糖的原因 采血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也会造成血糖升高的,如:手部没有洗干净;未用酒精消毒皮肤;血糖试纸已过期,或者试纸条码不相符等。 五、情绪原因 日间为琐事烦恼,或心情不快,或害怕血糖高等紧张、焦虑情绪,可引起糖皮质激素、交感神经兴奋等,导致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最终导致餐后血糖升高。了解了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面对餐后血糖高,应该知道重要从饮食、运动、情绪调节、服用药物、监测血糖等方面改变。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