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哈尔滨市冠童幼儿园使用发霉大米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前,多地也曝出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如发霉的大米、生虫的麦片、过期的牛奶、不合格的食用油被端上孩子的餐桌等。在幼儿园食品安全缺失的背后,是标准失守、管理失心、审查失效、监管失灵等一系列行业软肋。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违规者,一经发现就要严惩,减少采用罚款、整改等实际约束力较差的手段,尝试推行“终身禁入”等制度,真正起到震慑作用。(据8月1日《京华时报》) 幼儿园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但一般不容易被察觉到,被曝光出来的案例,很多是家长意外发现的。而在所曝光的案例里,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给孩子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引起家长乃至民众的愤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现在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都会重点考察园区的硬件设施、教学理念、食物质量等,其它条件还好评估,食物方面则受到限制,只能通过孩子的反馈信息,或者偶然撞到的情况,才能对园里的食品状况有所了解。而且,孩子太小往往表达不清晰,加之孩子都听老师的话,思维容易被老师控制,学校的饭菜有问题,也不敢对家长说。 各地监管部门多为定期检查,常常流于形式化,或者在出事后,搞运动式检查,效果并不理想,加之人手有限,难以做到日常监管,留下很大的监管空白地带。而且,被曝光的多为民办幼儿园,其本身有盈利需求,在资本意志和园长负责的情况下,时常会为了盈利而压缩其它开支。 特别是食品采购方面,食材因季节变化、质量不同而价格差异很大,容易被做手脚。部分幼儿园的厨房操作流程不合规范,食材没有按照规定摆放,加工过于随意性,卫生状况存在隐忧等,加上园区管理松弛,对食品问题不重视,都是诱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因素。部分地方发生的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其主因就是食材采购和加工,没有依照标准规范来,为了省钱拿低劣食材充数,从业者缺乏科学营养知识,往往是聘请大妈做饭,难以把控质量关。 从严控幼儿园食品安全的角度看,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对食材采购、保存、加工等均严格管理,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监管部门要做不定期抽查,不能走漏消息,避免幼儿园做表面文章糊弄过去。对出事的幼儿园,除了罚款、整顿之外,还要列入“黑名单”里,向社会公开具体情况,让市场来倒逼其重视起来。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在厨房安装监控系统,接受监管部门、家长的即时监督。或采取每日公开制度,将每天的食材采购价格、保存情况、加工流程拍摄下来,发布到网上,由家长来共同监督。 |
- 上一篇:冒牌公交屡禁不止,缘于执法不带牙
- 下一篇:河南省精准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