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秆的新“价值圈” 鹿邑县小麦秆价值链延伸助民增收
时间:2022-06-02 17:45:47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6月2日,记者在鹿邑县唐集乡薛楼村种粮大户吕太江收麦现场看到,机收颗粒归仓,一粒粒金灿灿的麦子成堆成山的“集合”到场地里,小麦秆打捆整齐,一捆捆打包好的小麦秆躺在麦田里等待着新的旅程,一片忙碌景象。

  小麦秸秆被机器打成捆,运输到当地乐鑫黄牛养殖场,经过加工处理,成为饲料,在唐集乡刘贯斗村河南乐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永利向记者介绍说:“我们通过两种方式参与小麦秆综合利用,一种方式是免费为群众提供打捆机、搂草机等农用机械,帮助群众收麦后的小麦秆免费离田,群众种地更方便,同时能够解决因为秸秆还田造成的病虫害等问题;第二种方式是按照高于发电的价格收购群众的小麦秆,每吨价钱400元到600元不等,收购后用作养牛饲料。每年公司可以收购2000吨到3000吨小麦秆,大概将近3万亩小麦的秸秆,是小麦秆综合利用实现养牛与种地双赢的模式。”

  中原麦已黄,三夏人正忙,端午前后,是河南小麦的成熟季,河南正由南向北陆续奏出一场别样的夏日大交响。河南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其中,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小麦之乡”。  

 

  一、小麦秆的新“价值圈”之小麦秆粉碎还田

  小麦丰收之后,小麦秆在田里如何处理一直是让很多地方头疼的问题,过去,大部分农民都会选择直接在田里焚烧,可焚烧小麦秆极易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引发田地大火,往往很难控制,造成经济损失,历史上因小麦秆焚烧而引发火灾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焚烧秸秆等可燃物不仅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危害健康、影响交通,甚至会引发火灾、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污染大气环境,影响身心健康。农作物小麦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特别是刚收割的小麦秆尚未干透,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在阳光作用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

  小麦秆焚烧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并不能肥田,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焚烧小麦秆破坏了这整套生物系统的平衡,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加重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因而受到影响。

  农民种地年年都要面临小麦秆处理的难题,以前还可以焚烧小麦秆,但是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小麦秆焚烧已经被明令禁止了,麦田防火措施严格,“点燃一把火,拘留十五天”,小麦秆焚烧这条路走不通了,需要寻找小麦秆的新“价值圈”开拓出解决方案。

  记者在唐集乡东张行政村秸秆禁烧指挥部看到,“点燃一把火,拘留十五天;搞好秸秆综合利用,保护美好生态环境”等宣传标语,秸秆禁烧宣传氛围浓厚。

  小麦秆粉碎还田,一方面用机械将小麦秆打碎,耕作时深翻掩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小麦秆腐化分解。农民朋友采用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把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抛撒到田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不但解决了农田中存留的小麦秆,同时也可以增加肥力。

  

 

  二、小麦秆的新“价值圈”之小麦秆打捆出售

  风吹麦浪,丰收在望,在唐集乡薛楼村薛永华一块刚收割完的麦田里,数台秸秆打捆机来回穿梭,快速地将麦秸“拾”起,随着田间轰隆隆的机器声,成片的小麦秆被卷入打捆机中,经过自动捡拾、打捆、压制,眨眼功夫,一个个圆柱形的小麦秆包又从机器中滚出,秸秆就被均匀整齐地打捆成了一个个圆柱。

  小麦秆,这种曾经的废弃物如今成了“香饽饽”,可用于发电、造纸,饲料、“变身”蘑菇种植基料、塑料制品等,产生非一般的经济价值。

  只见一捆捆打包好的小麦秆整齐地堆放在场地上,像一座座小山。“这里有三个品种,每个品种的用途和价格都不一样。”鹿邑多伟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陈伟介绍,他们从田间通过打捆机将小麦秆打包,有一部分可直接送到造纸厂当作原料,另一部分作为牛羊饲料。

  “农忙季节,小麦秆打捆机一天要‘工作’12小时,最忙的时候在16个小时以上。”王陈伟说,小麦秆的用途很多,经济效益也不低,用于发电、造纸的小麦秆每吨销售价为400元左右,用于牛饲料的小麦秆价格高,每吨销售价为500元左右。

  “收麦后的麦秸处理,以前真费事,收了之后还得拉,拉了还找不到地方放,既累人又麻烦。” 村民吕太林说。

  “打包”做燃料,将农田中的小麦秆收集打捆,销售给小麦秆加工厂或电厂。小麦秆加工厂对小麦秆进行粉碎后,利用机械设备挤压成型,形成固化颗粒,可代替煤炭做燃料用。电厂可以利用小麦秆直燃进行发电。

  小麦秆中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糖分果胶等物质,造纸企业以小麦秸秆为原料,提取纤维素,进行造纸;剩余的营养物质,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制作成黄腐酸有机肥,用回到农田。

  小麦秸秆被机器打成捆,运输到当地乐鑫黄牛养殖场,经过加工处理,成为饲料,在唐集乡刘贯斗村河南乐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永利向记者介绍说:“我们通过两种方式参与小麦秆综合利用,一种方式是免费为群众提供打捆机、搂草机等农用机械,帮助群众收麦后的小麦秆免费离田,群众种地更方便,同时能够解决因为秸秆还田造成的病虫害等问题;第二种方式是按照高于发电的价格收购群众的小麦秆,每吨价钱400元到600元不等,收购后用作养牛饲料。每年公司可以收购2000吨到3000吨小麦秆,大概将近3万亩小麦的秸秆,是小麦秆综合利用实现养牛与种地双赢的模式。”

  三、小麦秆的新“价值圈”之小麦秆艺术升级

  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河南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其中,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小麦之乡”,在小麦的大舞台上,河南是中国的小麦C位。

  用作培育食用菌,将小麦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银耳等食用菌,能有效地解决近几年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与棉籽壳供应不足的矛盾,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后,仍可作为家畜饲料或作肥料还田。

  制作成板材,将小麦秆晒干磨成粉,与废旧塑料混合,最终变成“木塑”材料,这是一种类似木头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木塑产品在日本、欧美早已普及,广泛用于制造木屋、亭子、椅子、电线杆甚至花盆等,国内也开始逐渐应用。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就选用了木塑材料作为部分场馆和设施建设的专用材料。

  延伸产业链。小麦秆可以用来编草帽、制作草雕等等,延伸小麦秆产业链,促进小麦秆原料化多元利用。

  鹿邑是小麦生产大县,大量的小麦秸秆除部分还田外,一些高杆小麦就会被人工收割留下来掐辫子用,正好适合草帽生产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求,资源优势带来的是丰富的原材料和大批熟练的产业人员,在县里支持、引导下,一批草编企业应运而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大龄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鹿邑的草帽草编,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还有一个群众基础更广的“小手艺”——“掐辫子”。农闲的时候,常有不少妇女,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扎堆掐辫子,但见小麦秸秆在她们的手指间翻飞,魔术般掐出来一盘盘草辫,成为编织草帽的材料。

  鹿邑草帽具有美观、透气、纳凉、轻便、遮阳、吸汗、耐用等特点,曾在70年代销往广州和南方一带。

  “发展产业,最大的优势是群众基础,草编业虽小,可不能小看。草编的每个环节落地,都能让群众受益;它看起来土,做起来洋,掐辫子也能掐来外汇。”县领导逢会必讲这些道理。

  四、小麦秆的新“价值圈”之小麦秆环保、社会价值

  德州鸡,北京鸭,唐集秸秆顶呱呱。河南用一年年的金黄麦浪,担起国人最稳定的大粮仓,小麦秆的新“价值圈”赋能群众美好生活,成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抓手之一。

  “这些成捆的小麦秆,在群众眼里就是挣钱的“价值圈”,与以往废弃小麦秆或者焚烧小麦秆不同,当前小麦秆就是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利器”,沿着小麦秆价值链延伸,增加小麦秆在秸秆还田、用于发电、造纸、饲料、食用菌培育、制板、掐辫等应用,成为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力抓手,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受到群众欢迎。”

  记者在唐集乡“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指挥部,听到唐集乡书记马廷俊介绍群众围绕小麦秆价值链延伸成为群众增收致富价值圈的情况。

  小麦秆在田如何处理一直是让很多地方头疼的问题,农民种地年年都要面临小麦秆处理的难题,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因地制宜采用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饲料化等方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并着力做好废弃秸秆的收储清运,强化源头疏导,化害为利,推进乡村环境整治。

  所谓创新,就是赋予资源创造新财富的新能力的行为,鹿邑县群众立足小麦大县小麦秆资源丰富的实际,不断赋予小麦秆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的探索,延伸探索小麦秆在粉碎还田、饲料、造纸、发电、培育食用菌、高端板材制作、掐编草帽等新“价值圈”,变废为宝,摆渡小麦秆价值链走向高端,既是有效杜绝麦季秸秆焚烧造成火灾隐患的金钥匙,又通过出售小麦秆增收,实现了生产与发展、环保与致富、安全与增收的全方位协调,调动产业、农民、公司与社会等多角度多层级积极性,效果非常明显,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抓手。

  从全国目前来看,我国小麦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小麦秆利用创新技术在成本控制和推广方面仍然存在瓶颈制约。未来,应加强小麦秆综合利用的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扩大小麦秆综合利用的广度、深度,让小麦秆创造更多价值,助推农业现代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利用意义上的小麦秆价值具有商品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创新意义上的小麦秆价值具有品牌属性,品牌是用来交流的。金麦秆,从茅草到美好,既是小麦秆价值的提升,也是小麦区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与向往的钥匙。文/吕文明 王书理 摄影/毛旭阳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