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高照,天朗气清。梅花鹿们格外兴奋,它们蹦跳着打闹着,身上朵朵白色梅花,看上去格外美丽。有的舔着鼻子,有的晃着耳朵,有的甩着尾巴,温顺灵巧、讨人喜欢。这是近日在邓州市夏集镇小耿营村长伟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看到的景象。 养殖户为什么会想到在位置偏远的农村养殖梅花鹿,效益怎么样?带着好奇和疑问,来到这里,从该公司创始人丁长伟这里寻找答案。 背井离乡去广州 丁长伟出身寒门,上有兄长,下有弟妹,父母靠种几亩薄田为生,既要维持日常开支,又要供应四个儿女上学,常常入不敷出。丁长伟年少懂事,渴望靠读书改变命运,可是因为家贫,他不得早早终止了学业。 1995年8月的一天,丁长伟背上行囊,告别家乡,远赴广州打工,被力克玩具厂聘用后,他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勤学苦练制作技术,天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工作,逐步成长为行家里手。在这里,他也捞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4年3月的一天,丁长伟在嫂子家(嫂子是福建省人,与哥哥同在广州务工)偶遇其娘家陈叔。陈叔郑重其事地开导他:“我在香港做鹿产品生意数十年,深知梅花鹿浑身都是宝,养鹿产业前景看好,你养殖梅花鹿不会错的!” 陈叔的话宛如灯塔照亮了丁长伟前进的道路和奋斗的方向。他和爱人经过反复商议,决定听从叔叔的建议,回家养鹿,自己当老板。 勤学好问取真经 丁长伟深知,养鹿谈何容易,但生性倔强的丁长伟没有犹豫,而是迎难而上,在陈叔的介绍下,远赴长春市双阳区梅花鹿养殖基地学习养殖技术。 在老板的陪同下,丁长伟参观了鹿场,鹿场占地面积和养殖规模都很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潜力巨大的养鹿产业深深地吸引着他,更加坚定了他养鹿的信心。 经了解,丁长伟得知,养鹿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学会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至关重要。为此,他决定留下来认真学习。 在鹿场的每一天,丁长伟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白天,他紧跟员工和师傅,一起喂养梅花鹿,悉心学习喂养和防疫知识,留心观察梅花鹿的生活习性。夜晚,他潜心钻研专业书籍,借助养鹿微信群、快手和互联网,如饥似渴地学习养殖技术。 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随时随地向富有经验的同事和师傅请教,直到学懂弄通为止。就这样,丁长伟度过了6个多月的难忘时光,终于熟练掌握了养殖和管理技术。 攻坚克难干事业 丁长伟回乡养梅花鹿的消息不胫而走,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纷纷好言相劝他不要冒险。 “长伟,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梅花鹿一面。梅花鹿养殖难度和风险太大,你万一搞不好要把咱们两辈人的家业败光啊!”父亲苦口婆心劝阻他。 丁长伟理解家人和亲朋好友的一片苦心,但自己对这个新兴产业有着深入的了解,又掌握了养殖技术,有了干事创业的底气,无论大家如何劝阻,他都毫不动摇。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鹿场选址和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村两委对此高度重视,整合董营组北边的村集体园林地供鹿场使用。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占地40000平方米的鹿场建成了。随后,丁长伟再赴长春市双阳区梅花鹿养殖基地,购买雌雄梅花鹿40只,租用卡车长途运输回来,投放在鹿场喂养。 自此,丁长伟置身于鹿圈,以公司为家,与群鹿相伴。为养好梅花鹿,他天天起早贪黑,精心喂养,忙碌并快乐着。 当引入的40只梅花鹿发育成熟并进入繁殖期,丁长伟运用学到的繁殖技术,确保30只母鹿成功受孕。经过漫长焦急期待,在一声声悦耳的叫声中,一只只小鹿出生了。就这样,丁经理采用“自繁自育”的方式,鹿群数量越来越多,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长伟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至今已存栏160只,成为豫西南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引来了镇内外领导、游客前来观摩游玩。 说到这里,丁长伟扳起手指如数家珍:“鹿场年产鹿茸300斤左右,每斤2000多元,收入60万元。年产鹿茸血酒500斤,每斤150元,收入7.5万元等收入,每年可盈利近100万元。” 展望未来,丁长伟信心十足地说:“今年5月《中国畜牧遗产录》明确规定,梅花鹿已经列为特殊家畜,能够与牛羊一样养殖了。下一步,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打造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地。” |
- 上一篇:襄城县:画好城市基层党建“同心圆”
- 下一篇:92本扶贫日记见证为民深情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