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与感动——读李银昭散文集《一册清凉》
时间:2023-10-08 14:35:23 | 来源:中国民生经济网 | 作者: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睁开双眼咿咿呀呀赤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时,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但随着年龄增长,日复一日的世俗生活在磨平我们棱角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读罢李银昭的《一册清凉》,让我们惊奇的在这凡尘俗世中再次看到了生活的那抹惊艳的静美。

  李银昭的笔触独特而又深入、细腻而又温暖,文字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色彩,能轻易捕捉到生活中最微妙、最美好的瞬间,于生活的些微锁细中有着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和感悟,总能轻易击打中心中那些最为柔软的地方。我徜徉于悠美的文字里,阅读着生命里的温润,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与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忍不住想要写点什么。

  以小见大的文字艺术

  作者善于从小处和细节中见常人所未见,写常人所未写,展现出别有洞天的景象与格局。

  没有宏大的叙事,却能于平地之中起惊雷;生活中的那些锁细本真,却能由衷让人感到震撼与伟大,善于从生活的“小”中发现“大美”,于从小事之中彰显人物和情怀的伟大,并由此窥见世界和生活的全貌或引发重大思考。或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或者说是散文的魅力。而这,也正是《一册清凉》的魅力所在。

  或者,在作者的眼里,生命本就是由无数的过往组成,那些烙在生命中的印记,本就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然后构成了生活的过往和本真。如果从这点来说,生活也本就无所谓“大”和“小”了。

  作品用细腻的语言,娓娓道来,直抵心扉。当读完《她比傅雷更不应该被忘记》时,我轻轻掩上书卷,满脑子尽是朱梅馥这个民国知性女子的形象,心情有些沉重,久久不能平静,为那个时代,为朱梅馥这个民国知性女子。

  在上海江苏路那处并不起眼的居所,在那个宁静的夜晚,温润的灯光下,一个柔弱女子静静看着丈夫在柔弱的灯光下写着遗书,然后将被子铺在地上,避免上吊后摔倒的凳子打扰邻居……这一切是那么的优雅,那么的理所当然,静待死亡,就犹如静待花开。

  如果说傅雷的死是中国知识份子士可杀不可辱的典型代表,代表着中国知识份子以死维护自己尊严的风骨,代表着中国知识份子的脊梁。那么,这位看着丈夫静静做着这一切然后又打理好丈夫的后事,又跟随丈夫而去的朱梅馥却更加让人感动和震撼,震撼到让人无以复加。

  在文人风骨面前,死亡也许并不可怕。但对于任何人来讲,等待死亡却是最为煎熬的。朱梅馥的死,无疑让人看到了千百年来中华女性柔弱中的坚强、伟大和光辉。我想,这或许正是千百年来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缘由之一。

  散文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并给人以思考、启迪和共鸣。作者善于用小事件、小细节、小角度来体现大情感、大道理、大主题,直抵人的心扉,给人以莫名的震颤。比如,《看母亲端碗时的端庄和享受》,仅仅通过母亲去昭觉寺上香时谦让路人和吃斋饭时端碗的细节描写,就展现了母亲谦良、勤俭的优良品格,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了言传身教对后世儿孙们的影响。《不论老师在哪里,都要去看他》仅仅通过去朋友家聚会看到客厅里挂着李老师的作品的一件小事,就生动展现了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诲人不倦的伟大情怀。《那些带着鲜花和微笑的人》《每一步都在播种》《遍地冬瓜的下午》《缘深缘浅随缘了》《为自己曾有过的一个清晨而感动》无一不是通过传神的小细节描写,在以小见大中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或于琐细之中见哲理,于平凡之中见真美,开辟了散文新境界。  

微信图片_20231008094430_副本.jpg

 

  关于死亡和生活

  死亡是任何生命都不可回避的话题。或许只有直面死亡,才更加能明白人生的意义。但既然连死亡都能够直面,那还有什么不能面对?正好他自己所说,“一个作家不关注生命、不关注死亡,其作品的尺度和分量是有限的”。

  《一册清凉》分为“生命的温润”“秋叶静美”“站立的风景”三辑,收录作品27篇。如果说“生命的温润”是对人性之美的思考;那么,“秋叶静美”就是对死亡和生活的思考。

  “死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在作者眼里,死就是归。《别如秋叶之静美》通过对弘一法师(李叔同)对死亡的淡然,身边的姨妈、姑妈死亡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情形,以及尚健在的母亲对死亡的态度,表达了对死亡这“人生最后一考”的从容淡然、气定神闲和诗意的栖息,以及“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的人生态度。

  因事说理、借事抒情是作品的又一个特征,通过对事件的表达和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意和善意。“用心去待物,不论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只小猫小狗,不论是对一棵树,还是对一株小草,一朵小花”“心有多诚,事就会做多实;心有多善,事就会做多远”(《一个南瓜的故事》)。“爱身边的人,是爱。爱不相识的老人,更是爱。爱自家的小狗,是爱。爱受伤的一条流浪狗,更是大爱”(《直抵心灵的湿润》)。并为自己“坡坡坎坎,涉水爬山,一路走来,世间的尘垢竟然还没有挡住我的泪腺,没有完全浑浊我的双眼”(《眼眸的本真与澄澈》)而感到高兴,并为在吃火锅时遇到陌生人用昂贵的手提包护住可能掉下的手机而感慨“禅就在身边,禅就是火锅店地上的那个包”(《禅就是地上的那个包》)。

  那些风景

  看过的书、见到的人、走过的路、经历的事,都是人生路上最为可贵的风景。《一册清凉》第三辑主要收录了李银昭所作序言,参加研讨会、颁奖典礼的发言稿,以及对书、对文章、对一些人的见解和看法。而这些就正如辑名所言——站立的风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正如人生路上风景各异一样,《站立的风景》收录的文章风格多样,有的厚重如岳,有的诙谐生动,有的情深义重、字字玑珠,闪耀着理想和智慧的光芒。

  我对音乐没有研究,天生是个“左嗓子”,知道这玩意儿大抵是因为五音不全。但作者在《一辈子左到底》中,但偏偏说自己“左”是由于音乐老师教“左”的,“想起这件事,就恨我的姐夫”,让人忍不住哑然失笑。但写到最后,儿子却猛然来了个“额头亲”,说“爸爸,我喜欢听你唱……”柳暗花明又一村,骤然间将文章升华,展现出浓浓的亲情。而《以你的姿态站直就是风景》又表现出很强的哲理性。《独一无二的作家张承志》又表现得大气与厚重。

  一部好的作品大多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以及亲身经历所见所感。因此,读一个作品,就要先看作者,了解他的思想、经历等。显然,李银昭是深谙此道,是擅长写序的。收录的这些序言篇篇都带着真情实感,不仅有对作品的评述,还有着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增加了作品感染力。比如《彼岸有花》中,就较为详细描写了残疾作家杨嘉利的人生经历,使人能够更好的了解他的作品,能使人更好的代入。

  一草一木皆是景,一颦一笑皆成文;于琐细之中见哲理,于平凡之中见真美。感谢作者,再次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本真和美丽。

  (作者:苗勇,系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知名作家。来源:中国民生经济网)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