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网讯】过往的大河报文体版面,多有对艺术新闻、艺术展事、艺术人物的报道,“艺事”意在继续关注书写“艺术那些事情”,同时对过往一贯的观看视角、书写语言、结构手法重新梳理或试图实验。 “艺术那些事情”总是在我们身处的生活世界发生、发展和演化,不以人的情绪、取舍、意志为转移。人类艺术图腾的肇始,远比文字、农业、城市诸文明都要赶早地伴随我们先前的生活,直到当今它在世界范围内一如馒头、面包、茶叶、咖啡等,左右着我们味觉般同等敏感的视觉。我们似乎已经不能缺失面包咖啡、馒头茶饮,虽然它们不是生命给养的全部,然而我们已经生成了味觉依赖,我们对艺术的依赖亦养成了习性,少了“艺术那一口”,我们大概会浑身不自在、抓耳挠腮、坐立不安,精神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出口。 所以,艺术那些可以称得上“事情”的,我们必须关注、采写、思量,必须以新的栏目,锁定新近发生的“艺事”。无论它是近是远、是大是小、是弱是强,我们均以“值得”的主观判别,以客观的书写来完成对它的“捕捉”。 因为,上海有值得一看的艺术展览。 行观背景 2019年3月中旬,两年必看的上海双年展临近结束,难得一遇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展行将撤展,草间弥生二度来上海的个展,似乎不能再次“擦肩”而过了。 必须一看了,必须锁定双休日,必须带上儿子棋子,实施亲子观展。 观看理由 以“美育代童蒙”,观看艺术展览是绕不开的途径之一。 游资合计 父子往返高铁支出2216元(含折扣儿童票),宿两晚1230元,门票310元。展览相关衍生品460元,附加饮食、市内交通等杂支,约计5000元。若高铁之费除外,至少3000元撂给了上海“艺术”。 场景之1 周六的上海,小雨,晨招出租车抵外滩复星美术中心,街上难得呈现人车稀少的场景。 远远望去,草间弥生波点大南瓜雕塑(高约3米)置于场外,相当显著显耀地惹眼,那是“圆点女王”标签式艺术符号之一,据传亦是她少年(二战时期)吃南瓜吃到“吐”的记忆。不过已经熬到90岁的“怪婆婆”,却生生把南瓜加圆点寓意成了爱。她曾经带着誓言般善意的语气说:“我将圆点点缀在所有的地方,我希望这种创作能够帮助我们从精神的挣扎中解脱出来。” 草间弥生玄幻一贯的波点(或称圆点),据说来自她病态的幻视觉,她巧妙地借用了艺术的波点,解脱了病状中自我,至于能否“解脱”除去她本人之外的“我们”?自己迄今确定不了。 能确定的是她第二次来上海画圈圈了,首次来是2013年,授权展方是上海当代艺术馆。 能确定的是,她的粉丝在开馆前,像“早鸟”一样开始排队了;此外,猜度那展览题名“爱的一切终将永恒”,大抵是不虚的肺腑执意。 90岁的草间弥生毕竟脱离了早年的“狂野美学”,其过往裸净了身体涂抹“波点”的泼辣、叛逆与先锋,今天已经置换成华丽的浸没式、多射式装置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式样。不过,执着不变的是那酷似“拔火罐”留印的“圆点”,情投意合、自然流变嫁接到新的艺术介体里,这一点确保了“怪婆婆”依然可以“笑眯眯”告白世界艺术界:“我在作品中倾注的尊重和趣味会传递给所有人,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单就草间弥生作品表象观看,或许一些人不以为然,那多数是不知其然的误判。棋子在展厅三楼浏览《我的永恒灵魂》系列布上绘画时,居然撂出一句意外之语:“我能画出这样的画。” 单就草间弥生绘画图形、色彩、笔触,对应的技法可能属于简单、纯色、轻松,或许任何人均能照猫画虎,仿出似曾相识的“波点”,不过猫,永远不是虎。 艺术必颠覆,始能成“虎”。草间弥生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便是一只“幼虎”了,如今“老虎”一个,其艺术的自然力量,依然可以保持随时随地的“呼啸生风”。 孩子口出“狂言”,未知艺术观念先行独尊的道理,可以宽容以待;现场又闻一女结论式表象言语:“这花卉雕塑好不精细呀!”很想较劲般地告知那位素不相识同样来观展的女士:“精细不独是艺术的本质。”忍而未语,想想艺术必须辨析,必须等待宽容;复想整个当代艺术波澜起伏、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似乎不正是在这种存疑的语境中,逐渐走出一波不可逆转、不可一世的行情吗? 我们父子用去50分钟,如愿地完成了草间弥生42件作品的观看,速速赶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场景之2 细雨未歇,前来观看上海双年展者冒雨自觉排队入场,安检前的工作人员说:“开展以来,今天人最多。” 虽说人流如灌,进入场内来者看点不一、各寻路径,人流自然散开,未觉拥塞、声噪、碍眼之扰。 67位中外艺术家,以多式样的艺术“塑造”,在“禹步”题旨下,试图以艺术的书写彰显城市社会文化的“步姿”,从行进中的彷徨、徘徊、矛盾抵达自省的境地。 来自墨西哥的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纳是如何想到“禹步”的?它的原始意义传谓夏禹神秘的徘徊于进退之间的舞步,至于那古老的步姿虚实用意如何?没有多少人诠释清晰。梅迪纳亦只是笼统说:“借用徘徊于进退之间的禹步身姿,期望借此超越西方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方式,探究一种全新思维,从而引领我们突破悖论的重围,再显光辉。” 生涩加概念的题旨,一直是当代艺术隐喻学术气的通例。不过,如此生涩、蓄意、深刻的展览冠名,比较此前11次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冠名,“禹步”假借了中国古老的IP,不失一次古典高格。无论冠名深浅直白或深奥艰涩,过往与现在,双年展始终不遗余力地试图诠释一个不断“禹步”前行的上海,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文化态度,并由此形成了上海城市一张明亮的标签,其眼界、坚守、愿景足可以“榜样中国”了。 似乎被“禹步”的概念左右了自我意识,在偌大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内随性轻松地观看,完全凭着兴趣、焦点改变行迹,上下来回、左右顾盼,忽而近观、时而远看,进退自如,全然不顾规矩,却又主次分明,仿佛应和了“禹步”,甚至猜度作品陈列路径的规划设计,正系紧扣主题的刻意? 父子不知倦怠地观看5小时后,下午4时出大门,再次惊叹:“还有那么多人在排队呀!”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