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⑥
图⑦ “南桃北柳论画庄,庄稼年画数武强”。河北武强县是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年画是这里的文化瑰宝。与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年画不同,武强年画是北方农村年画的杰出代表。它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诞生的民俗艺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然之美。 武强历史上曾属深州。据《深州风土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板杂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武强年画在明朝永乐年间形成规模,在清康熙至嘉庆年间达到鼎盛。 每逢春节,年画便热销起来。那时,家家户户买年画,贴年画。年画在设计上也“量体裁衣”,创造出门画、中堂、条屏、贡笺、窗画、灶画、炕围、桌围、云子、开条等30多种门类,成为节俗时令典型的装饰品,当地群众生活最普及的文化艺术。 欣赏年画之美,首先要感受它美好的形式。与杨柳青的精妙、桃花坞的柔媚相区别,武强年画在绘稿上用线简练,大刀阔斧,粗犷奔放,有质朴之美。 造型上则凸显夸张气质。人物多五短身材,面部重点表现眼睛,目语心声。“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艺人笔下的动物头部则愈显夸张,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 由于是农家年画,用色趋向鲜艳亮丽、对比强烈。过去北方农村极度缺少色彩,处处是土墙,年画就“培养”出艳丽的风格。武强年画设色以红、黄、绿为主色调,色彩强烈,浓艳而不凝滞,用色虽少但变化多端。艺人们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画诀”:“红挨黄,喜洋洋”“要喜气,红和绿”“红挨紫,丑个死”“要是扬,一片黄”等等,朗朗上口。 其次,品鉴年画之美,要用心去感受它其中蕴含的美好的寓意,这是年画的“精气神”之所在。春节是团圆之日,也是农历一年之初始,万象更新。年画中也寄托着人们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 武强年画常以谐音、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画面,选定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以祈福求祥。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等。 《雀鹿蜂猴》(图⑥),就是一幅用谐音寓意的年画代表作品。画面中一只猴子牵着鹿,用长棍顽皮地捅松枝上的蜂巢,松枝上还栖息着一只雀。整幅画由雀、鹿、蜂、猴四种动物组成:“雀”是喜鸟,与“爵”字谐音;“鹿”是长寿的象征,与“禄”同音;“蜂”与“封”同音;“猴”与“侯”同音。这幅年画借用字的谐音与同音,寓意“爵禄、封侯”。画面构图饱满,猴和鹿的造型鲜明有趣,充满了民间情趣和吉祥祝愿。 再如《六子争头》(图⑦),你看到几个娃娃?三个还是六个?几个坐着的,几个趴着的?这幅年画,表面上看只有三个娃娃头,却有六个身子,然而每个身子都能和一个头组成一个完整的娃娃,三个坐着,三个趴着。娃娃的头部与臀部互相借用,三个娃娃就变成了六个娃娃,构思巧妙奇绝,画面趣味无穷。娃娃象征多子多福,他们手中分别拿着苹果、桃子、柿子,象征平平安安、健康长寿、事事如意。 再者,感受年画之美,要去体验那种美好的碰撞。时代的脚步匆匆,年画逐渐从实用价值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艺术象征,活跃于文创领域。武强年画博物馆,对曾经的农房进行了情景化复原,木头门、纸糊窗、大土炕等等,年画就贴于其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旧时贴年画的场景,如同开启一场时光穿越之旅。 博物馆内的传统工艺作坊,设有艺人工作室,古色古香。木制的案台,昏黄的灯光,年画传承人就在这里现场为游客展示古版年画制作,绘稿、刻板、印刷、装裱,四个流程之后,年画即成。传统工艺之美,完整再现。 作为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已历经三次改陈。每一次,都是顺应时代之变,紧扣艺术之需。近些年,博物馆强化了年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编纂了《武强古版民间年画》等书籍,开发了年画挂历、屏风、磁盘、精装画、茶具等几十种文创产品,发行了特种邮票…… 让年画回归生活,让更多人享受年画之美,让民族艺术代代流传,能够亲身探索、推动并见证这一切,实为一个博物馆长之幸。 (作者为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本报记者史自强采访整理。图片由武强年画博物馆提供) |
- 上一篇:著名作家张润东先生《腊梅颂》赏析
- 下一篇:我的《迎春序曲》(我的春节印象)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