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诸多消费预警,消费者须格外警惕
时间:2019-11-13 08:00:34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优惠两块五”,“双11”眼花缭乱堪比“奥数”还复杂的各种玩法,引发网民和媒体纷纷吐槽,各大电商平台也历来良莠不齐,充满种种消费陷阱。

  今年“双11”,微信好友刷得最多的活动当属“助力喵币”和“盖楼”了。

  一入“盖楼”深似海 自此好友是路人

  就拿“盖楼”游戏举例,用户为了“喵铺”升级可以选择组队或个人“盖楼”,每天进行楼层数PK赢的队伍才能拿走这场奖金,最后一天领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就得不断地组队,为此不少用户反映自己就加入了多个“双11”合作互助群,群里大家很可能都互不相识;甚至还要一天浏览20多个店铺、观看直播等,而且必须强制观看5秒才可以领到喵币,同时,部分用户为了盖更多楼还开启了花钱“买楼”模式。这简直就是出人出力还得出钱,关键的是你还不能停,否则累积的红包会逐渐减少,前功尽弃。

  据记者了解,今年是《电商法》实施后迎来的第一个“双11”大促,对平台商家活动宣传、商品交付时间、快递时效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是,一些平台打擦边球,一些所谓的“猫腻”依然值得警惕。

  “平台推出系列‘双11’玩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消费者活跃度,激活‘僵尸’用户,实现各业务平台之间的导流,提高业务量,另一方面则是宣传推广的作用,带动消费者购物热情。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少却让用户消耗自身人际关系圈、浪费时间的同时,回馈却没有与付出形成对等,在其活动结束,消费者反应过来之后,用户体验也会直线下降,降低用户好感度,反而得不偿失。”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社交拼购或藏“猫腻”下单须谨慎

  当前,随着社交模式的发展,低价拼购的模式早已不再陌生,除拼多多等拼购电商外,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纷纷推出拼团平台,双11期间各家电商的拼团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但也良莠不齐。

  众所周知,拼团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传统的拼购模式社交电商的顽疾之一就是低价低质,消费者容易买到质量不符合预期的商品。而拼团是出于某一特定目的而临时组织的松散团体,拼团交易成功后就解散,售后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就难以再组织起来维权。此外,拼团购物须提前支付,成团后发货,容易出现发货不及时的情况。

  在蒙慧欣看来,消费者在参加拼团购物前最好仔细查看商品介绍,包括发货时间、退换货服务等,尤其是购买一些大件商品、贵重商品,以防由于售后服务不完善带来不必要的购物纠纷。此外,消费者须谨防低价陷阱,低于市场价多倍的商品要谨慎购买,仔细甄别,尽量选择大型、靠谱的平台进行拼购。

  “此外,消费者还要谨防‘虚假拼团’链接,对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分享的各类拼团链接,有些可能带有木马病毒,当点击后就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直接造成个人经济损失。”蒙慧欣进一步表示。

  特价限购、消费返现,与实际不符

  据记者了解,在以往的电商大促期间,经常出现某些商家推出特价限购、消费返现等活动,但实际上,商品页面上显示特价商品限购100件,前100名下单的用户消费返现,消费者成功下单后,商家却以已达上限或库存不足等理由拒绝消费者下单,或者并非前100名用户,而无法兑换返现承诺。

  对此,蒙慧欣认为,商家以特价限购吸引下单,实际可购买数量与宣传不符的,涉嫌虚假宣传。一般而言,商家打出此类标语主要是为了吸引部分消费者下单,从而提高商品订单量,从而出现类似“砍单”行为,对于特价限购数量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消费者应及时向平台方举报,电商平台一经发现此类现象应对涉事商家作出相应惩罚。

  “对于以上行为的根本杜绝,平台方面要设立一些制度性的方法,来控制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否则一旦出现爆单情况,商家就会钻制度空子。而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损害更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旦这种无良操作方法成为行业惯例,对于电子商务平台整体的信誉度,都将有不利的影响。”蒙慧欣表示。

  电商专供 小心被“套路”

  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价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仅差一个数字?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双11”电商大促期间,品牌商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力军,然而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须谨慎下单。

  资料显示,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问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货”不仅仅指商品质量,也包括商品售价中包括的服务价值。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网购商品享有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因此在服务体系上应差距不大。

  对此,蒙慧欣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中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部分消费金融高利息无提示

  据记者了解,大促期间为刺激消费,电商纷纷推出“赊账服务”,而不少平台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付款给出了更多的优惠。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为一次性还款的免息服务以及分期付款的收手续费服务,并且多数标明具体的还款金额。

  “消费者需明白任何的‘赊账服务’都需还款,并且不同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平台甚至没有明确标示具体还款金额,待还款时高额手续费让消费者惊讶。目前,多数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对于手续费部分并不提供发票服务,对于一些公司采购行为需要发票的用户需谨慎使用。此外,开通并使用多个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忘记还款的情况,影响个人信用。”蒙慧欣进一步表示。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