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网讯】“这一生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玉石雕刻,我尽力把这件事做好”。正是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痴迷与热爱,让中国工艺大师赵国安坚守40余年,解读原始玉石的内在精髓,向世人奉献出一件又一件精妙绝伦、光芒四射的多彩玉雕,完成了人与自然最完美的对话。 角色转变 从教师到玉雕大师 1953年出生于郑州新密的赵国安,第一份工作是教师,1976年,他作为文化后援队成员从教师队伍被调到新密市第一工艺厂工作,从此与玉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赵国安的爷爷从事的是银饰工艺,耳濡目染加上有文化功底,他很快就掌握了北派玉雕技术。他在玉石雕刻领域的天赋也开始逐步展露。他将南北派系玉器制作风格巧妙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尤其擅长利用各种玉料的天然形状和不同色泽,因材施艺,淋漓尽致地展现玉石之温、纯、柔、雅的品质。他的作品先后有2件获国家级特别金奖,26件获金奖,32件获银奖,代表作《吉祥如意洗》被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收录。赵国安先后获得“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原大工匠”等称号。 用心雕琢 让“废料”成就经典 《蝶恋花》和《小鸡出壳》是赵国安屡获国家级大奖的作品,谁能想到,这两件作品的原材料都是别人扔掉的“废料”?“《脱颖而出》是1996年时我给香港加工的作品,巴掌大的石料很不起眼,外表看起来脏脏的,对方要把它扔掉,被我捡回来了。”赵国安回忆,《蝶恋花》的材料也是内有空腔、其貌不扬,但他还是细心地发现了两块石料中间出现的俏色。于是,赵国安别具匠心地设计出了《蝶恋花》:石料底部看起来“脏脏”的地方被处理成点点花蕊,黄色花瓣上亭亭玉立着紫色的蝴蝶,似乎一动就要翩然飞舞…… “玉雕作品,不仅要展现你的才华,还要把你的思想和文艺修养展示给大家,是减法和加法的结合。减法是减石头,加法是加上内容、文化和思想。要善于因时因地因材去构思,不能把它做成流水线产品。”赵国安说。 传承发扬 让河南密玉走向世界 从业40年,赵国安不仅自己精雕细琢,把一腔热忱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玉雕事业,还先后带徒800余人,培养中华玉雕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玉石雕刻大师七八十名,有多人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赵国安,最关心的是玉雕的传承和密玉事业的发展。 从黄帝“密山探玉”至今,密玉的历史已有5000年。但因种种原因,新密的玉石行业一直没能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在赵国安持续积极呼吁下,位于新密、占地3360亩的中原文博园正在计划建设中。 “身在新密,密玉发展不出去,发展不起来,于我而言,是一种遗憾。”赵国安说,近几年来,密玉越来越被市场接受和喜爱, 他希望能带领新密玉雕大军,把密玉产业做大做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出有时代精神的玉雕艺术品,让河南密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