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鸣生老师的微信里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时,已是17日吃晚饭的时候了。由于这几天我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正值病情最难受的时候,几乎全天躺在床上,很少翻看手机。甫一看到消息(消息是他儿子用他的微信发的讣告),简直是晴天霹雳,心情一如这冰冷的寒冬,脾气也暴躁到了极点,摔掉手机,掀翻妻子精心准备的饭菜,捶头顿足道:“这么多年,总是说等疫情过后就到北京看他,没想到却是这个结果……”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雪上加霜,心情坏到极点,当夜通宵未眠。回想与他交往的点点滴滴,肝胆欲裂,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我认识李鸣生老师具体是什么时间已记不得很清楚了。只隐约记得,好像是《中国作家》一次研讨会上,应该是他势头最旺的时候。当时,他已先后获得二十多项文学大奖,是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我对他的印象如蒋老师所说的一样:“在我的印象中,李鸣生老师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完全没有一点著名作家的样子。” 可能由于大家都是四川老乡的缘故,对他第一印象很不错。但我这人生来心怯,历来怕与大官、大师交往,彼此当时留下联系方式后却很少联系。时间久了,还是从与他少许的交往中,发现他名气虽大,可完全没有一点架子。不像有的作家,稍微得个什么奖,就一幅派头十足的样子。还从不少作家朋友那儿得知:他一直致力于帮助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尽其所能地向他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奔走呼号,甚至出钱出力……如此种种,他成了一位我内心十分敬重的作家。 与李鸣生老师真正联系频繁还是去年以来的事情。大致去年10月份,突然收到多年没联系的李鸣生老师的短信,他让我寄一本拙作《晏阳初》。当时让还有点小激动:一则《晏阳初》一书出版不到一个月,李鸣生老师就关注到了;二则他这样一个报告文学泰斗级人物亲自索要,说明《晏阳初》一书的功夫没有白费。于是我高兴地添加了微信。从此,就在微信上有了互动,大多是我发给他不少有关媒体刊发《晏阳初》评论和报道,还有一些问候。 今年3月15日,他微信我说:“苗勇早上好!你的作品可让出版社申报鲁迅文学奖。”随即发给我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公告。 鲁迅文学奖是文学界的最高荣誉,我底气有点不足,怕丢人现眼。他鼓励说,“争取争取,没啥”。 我想李老师都获得过三次鲁迅文学奖(第一届、第二届和第四届),他都让申报,说不定还有点戏。于是,我便请出版《晏阳初》的人民东方出版社以及我所在的四川作家协会申报,两家单位都很看好,上报时都排在第一。 期间,我和李鸣生老师还在微信上多次讨论。我说:“现在获奖作品大多是’又红又专’,特别是报告文学……”说到底,我还是心中没底。 他说:“又红又专还好,大多是虽红不专。你的创作路子和方向是正确的,坚持下去,问心无愧,无愧于历史,亦无愧于自己”。 他补充道:“全国的作品很多,但不少都是跟风的作品,竞争可能会激烈。” 不出所料,鲁奖评选结果出来后,《晏阳初》名落孙山。得知结果后,他安慰我说:“因评委中大多是熟人,只好委婉的批评一下,同时也亮明我的立场观点!大家知道,我是很少给一部作品好评的”。“不过你也要理解,那么多作品看都看不过来,每次漏下好作品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知道这是安慰的话。不过他的这句:“鲁奖已经不姓鲁了,不必在意!”值得我们深思。 想起这一切,更感知李鸣生老师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报告文学界的良心。对我而言,他更是负书籍跋涉而来,欣逢霭霭春风,正拟长期益我辈;握巨笔逍遥以去,愁煞茫茫泉路,更从何处觅吾师。 仔细回想起最近一段时间的点点滴滴,现在想来,我真是一个马大哈。最近几次给李老师的问候短信他都很少回,偶尔一两次的回复也是“我在输液,不方便。”现在才知道,他已经与癌症斗争7年,就是在生命最后,他在关心和思考文学,这是对文学的多么痴谜,对晚辈多么的呵护,又是对生命和生活有着多么惊人的毅力与乐观啊! 如今,李鸣生先生已驾鹤西去,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文学生命永存、艺术力量常青,恩师的音容笑貌永留人间。 (作者:苗勇,系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新闻链接: 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1956年出生于四川简阳,现居北京。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被文学界誉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他的“航天七部曲”等长篇报告文学在海内外影响广泛,十余次荣膺全国性大奖。其中:《飞向太空港》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澳星风险发射》获1992-1993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走出地球村》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国863》获中国图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和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震中在人心》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天路迢迢》和《千古一梦》分别获中宣部第五届、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大事》获中国报告文学首届“正泰杯”大奖。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