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莹 修武县云台山镇可谓乡村旅游大镇,赫赫有名的5A级景区云台山在其境内,全镇有10个行政村,岸上村、古洞窑村、一斗水村、片马村、兵盘村等,村村发展乡村游。 疫情之下,旅游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以旅游业为主的云台山镇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如何实现脱困、突围?6月28日,记者深入大山实地采访。 疫情汛情下民宿经营惨淡 “经营惨淡!”一斗水村“山水怡居”80后农家乐老板张静芳,用惨淡一词形容前段时期的乡村游。 一斗水村在太行山深处,海拔1000余米,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避暑胜地。“山水怡居”农家乐于2019年在老宅基地上建成,2020年经营还算红火。“因去年洪水,省道修陵公路被冲毁,村里基础设施遭到毁坏,加上之后的疫情,今年五一前经营处于停滞状态。”张静芳说。 临近一斗水村的片马村,村党支部书记董迎新也经营有农家乐。山沟景色原始、奇险,是驴友的户外拓展基地,去年由于洪水加疫情,同样处于停滞状态。 “前段时期顾不上经营,防疫任务很重,全镇党员干部轮流下山值班防疫,设置卡点,严防死守,山下游客上不来。”董迎新说。 一斗水村、片马村、东岭后村等被当地人称为后山,为深山区,人口占全镇的三分之一。前山的几个村中,岸上村最有名气,是北方民宿网红打卡地,有500余家从事民宿和餐饮,大部分群众经济来源靠旅游服务业。 依山而建的璞澜民宿,设计精美。“2019年靠贷款建起,疫情加洪水,去年一年零收入。”璞澜民宿张贵香说,“岸上村情况都一样,因疫情陷入困境!实在是太难了,没有经过这么大的困难!” 减负增收助乡村旅游突围 岸上村民宿基本上是靠贷款建起,在乡村游收入是零的情况下,陷入了无钱还贷的窘境。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道必答题。”修武县委常委、云台山镇党委书记赵保霖说。 4月,云台山镇主动协调金融部门,加快延期还款、降低利率等政策落地,让全镇民宿主尽快享受到纾困政策。 “幸亏有了延期还款政策,可以年底有钱时再还款,减轻了资金压力!真的非常感谢政府。”张贵香感慨道。 “闭关”期间,云台山镇加快旅游业提档升级,做好一旦放开迅速重启的准备。岸上小镇以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为契机,对街巷进一步整修;修陵公路修复通车,片马村修建起新民宿;一斗水村出村柏油路建成,排污网管重建结束,石板路正在铺设…… 五一小长假,沉寂近一年的云台山镇,开始接待焦作市内游客。“明天可以营业了,我们准备好了手工馒头!”爱玩抖音的张静芳第一时间发了条视频。“山水怡居”经过彻底打扫和消毒,从里到外焕然一新,通过镇里疫情验收顺利拿到了“经营绿码”。五一期间一斗水村接待游客近万人。 随着疫情形势的缓和、旅游市场的复苏,6月以来,云台山镇的游客逐渐增加了。周末,“山水怡居”四间房又是客满,便宜的一晚100元,最贵的一晚300元,提前两天全被预订。“游客上山了,农家乐加上卖山货,今年增收有指望了!”张静芳说。 夜晚的岸上小镇,灯火辉煌,游人熙熙攘攘,小吃街、特产店、烧烤摊生意兴隆,夜生活再现昔日烟火气。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两条腿走路 “山上有大量野生中草药,去年发大水后,全村人都上山采药,我家卖连翘果卖了约2万元。”一斗水村王秋生经营着青石园农家乐,没游客时全家人上山采中草药。“一个采收季少的一户卖一两万元,多的能卖三四万元。”王秋生说。 云台山镇有生态资源优势,在旅游服务业之外,怎样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新路径?今年上半年,镇里请来农业专家,山上不起眼的那些草、果、根、茎,在专家看来都成了宝。 “云台山镇发展靠旅游业,长期一条腿走路,抗风险能力差,我们正在挖掘自然禀赋,思考探索产业体系从一条腿走路向两条腿走路转变,发展模式从靠天吃饭向自己做饭转变。”赵保霖说,“疫情冲击下,不能抱着金饭碗没饭吃,我们要自己做饭,一旦游客进不来,我们的产品还能出去。” 基于独特的自然禀赋,云台山镇有大量的野生连翘,每年没等连翘果长好一些山民就急着上山采摘,被当地人称为抢青,造成了浪费,效益也低。培育中药材产业,云台山镇根据专家建议,从野生连翘开始做文章。 “7月15日之前,镇里禁止采摘连翘,如果采摘、收购、销售,将被视为抢青采收,依法予以取缔和打击。”一斗水村党支部书记王勇说。为规范连翘采收秩序,云台山镇联合林业、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连翘采收管理。 “这是镇上首次制定发布打击抢青的政策!村里巡逻队不间断巡逻,发现抢青行为会立即制止和处理。”王勇说。禁止抢青,能提高野生连翘产量和品质,提升效益。 为发展连翘,王勇和村里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在原来30亩连翘的基础上,又流转土地70亩试种连翘。眼下,东沟自然村的梯田上,连翘有大拇指粗,“连翘3年挂果,明年就可以收获了。”王勇说。 山上还有野生核桃、山杏、小米等山货,一斗水村正在谋划成立“斗水情怀”合作社,上马深加工产业,打出品牌特色,把中药材、野菜、瓜果等山货卖出大山。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斗水村因路不通被困深山。村民筹资筹劳,用铁锹、铁锤、炸药、小推车,硬生生将挡在眼前的大山开出一条通道。19个被称为叠彩洞的穿山隧道,给世人留下了可贵的“叠彩洞精神”,那就是:宁可干死、累死,绝不困死! “当前的疫情也是挡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大山。”赵保霖说,“我们要发扬‘叠彩洞精神’,走出一条‘突围’之路!”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