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写作课成“抢手课”
时间:2018-12-04 08:37:03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史晓琪 朱琳于 杜飞 张向波

  “表达不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文章没逻辑缺文采”“写论文就是他人论文观点的拼凑”“病句频出”……大学生写作能力不尽如人意一度成为学生苦恼、用人单位“吐槽”、社会关注的热点。

  “写作应该回归大学课堂!”在许昌学院本学期开设的通识课程中,8门写作课程赫然在列,并受到学生的“追捧”,成为学生愿意上、收获多的“抢手课”。

  不一样的写作课

  “有人说选修课是‘水课’,但我今年选修的钟伟平老师的《校园题材新闻写作》课一周要全情投入六七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不过我觉得挺值的,因为学到了想学的东西。”许昌学院2017级新能源材料学院学生于杜飞说。而让他“又爱又恨”的《校园题材新闻写作》课,正是本学期该校开设的写作课之一。

  与此类似的写作课,还有王焱老师的《田园周记》,李自豪老师的《经典阅读与原创写作》,杨继刚、刘闯老师的《应用写作》,邵金锋老师的《新诗的鉴赏与创作》,孙学涛老师的《乡愁里的许昌》等。

  近年来,该校教务部门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凝练出了与培养目标相契合的、有许昌学院特色的本科生通识核心素养,写作是其认定的许昌学院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而聚焦学生写作能力素养提升的写作课,在许昌学院有两种“打开方式”:一种是根据不同场景开设的若干门多元化写作课,《校园题材新闻写作》即是基于新闻写作场景开设的,这类课程全部被列入通识核心课;另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阅读与写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从“无从下笔”到“言之有物”

  “克服写作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写作”,《校园题材新闻写作》主讲老师钟伟平向记者介绍了她的这门课:“我们最大的突破是采用了‘项目制’,整个学期作为一个周期,学生们共同完成一个既定的课题项目,让他们在学中写,在写中学,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这学期,同学们要完成的“项目”是一个名为《许院听课录》的专题,要求大家通过寻访各个学院勇于开展教学改革创新的教师和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写出系列报道文章。

  孙学涛老师的《乡愁里的许昌》也采用“项目制”,核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零距离”观察、采访、体验,打捞遗落在许昌历史深处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重述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核心内容、传承现状,发现许昌文旅项目的亮点与特色,从“乡土许昌”“非遗许昌”“文旅许昌”的维度,完成对许昌大地上的人与事的故事化叙述。

  对同学们来说,最难的是写作这个过程。“刚开始不知从哪下笔,我们就把采访老师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都写了进去,但内容缺乏逻辑性,只得把整篇稿子推翻重新整理,但是整理后稿子变得无比枯燥,我们意识到缺少鲜活的素材,不得不又做了补充采访……每次稿子都被老师批改得密密麻麻的,感觉像回到了中学时代。”选修《校园题材新闻写作》的2017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陈爽说。

  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们的笔下变得“言之有物”,观察分析、选词用句、布局谋篇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选题、立意、角度,还是搜集材料、选材和组材、精准表达,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建立在文学鉴赏基础上的《经典阅读与原创写作》课也获得了同学们的“青睐”。主讲教师李自豪采用主题式教学的方法,以增加学生获得感的教学改革理念,努力打造“融入式课堂”。每节课确定一个主题,通过分组讨论自选名著,教师进行深度鉴赏讲析,并要求学生课下按主题写作原创文章,再通过批改作业发现上佳作品,投稿到媒体。目前至少有三篇学生的课程作业在《许昌学院报》等媒体上发表。

  提升的不只是写作能力

  近年来,许昌学院大力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把批判性思维、口语表达、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艺术实践、绿色素养等列入了该校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根据核心素养重新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而实践证明,写作课对学生的培育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写作能力”上,选课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独自思考、换位思考、辩证思考、团队协作等优势也凸现出来。

  《校园题材新闻写作》课一共有30名学生,被分成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分工协作搜集资料、讨论提纲、现场采访、撰写成文。“这门课不单单让我学会写作,还在实践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让我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法政学院2017级的张丙臣这样说。

  同样,《经典阅读与原创写作》的课堂也不单局限于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审美素养和演讲能力,老师每周都要组织一组学生自选一篇经典作品,小组成员集体研讨,制作PPT,在上课之初面对全班同学进行宣讲推荐,教师在此基础上作阅读和鉴赏指导。教育科学学院2018级专升本四班的时芳芳说:“经过几次讲台上的演示,我不再那么紧张和胆怯了,不知不觉成长了好多。”

  许昌学院教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课堂开放化、目标问题化、内容项目化,形式多样化的立体化写作课课堂模式正在形成,然而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接下来写作课将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所有学生受益。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