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的人造冲浪池即将竣工,攀岩、小轮车、轮滑、摩托车泥地竞速等比赛场地建设热火朝天……在人们的印象中,本该大城市才有的场景,却呈现在一座不起眼的豫北小城。 清丰,全国首个极限运动基地“安家落户”,这里还即将成为首届全国极限运动会的主办地。 有些意外,有些惊奇,却是清丰的魅力。 “厚德、包容、创新、笃行”的清丰精神,孕育出一棵棵丰茂的梧桐大树,高效的政务服务、优越的营商环境、“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得项目落地、资金流入、人才汇聚,凤凰竞相栖枝,为清丰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打破头脑中旧框框” 开阔平坦的田野里,巨人一样的“风车”整齐排列,扇叶缓缓转动传输着源源不断的电能。坐落于清丰的北京天润新能源润清风电场,创造了我省风电行业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平原风电场、第一个高塔架风电场、第一个低风速风电场。 “要敢于打破头脑中旧框框,敢于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用思想的解放应对发展的新趋势,新时代就要用新理念引领转型发展。”清丰县委、县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 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清丰瞄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成立20多个专业招商小队,“钉钉子”一样深入开展驻地招商、精准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开启全产业深度开放合作新模式。 从“捡到篮里都是菜”到“提着篮子去选菜”,清丰发挥“木工之乡”的优势,引入全友家私、南方家私、双虎家私等行业大腕,夯实产业基础;京津冀家居产业转移的机遇袭来,清丰果断出手承接,170多家企业集群式落户,“中国实木家居产业基地”实至名归。 “人人都为发展铺路” “项目建成投产仅用了210天!”亚达金鹰家具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清丰的京津冀转移企业,说起“搬家”的感受,江西籍的企业负责人张家宝竖起大拇指。 一个个“清丰速度”,蕴藏于招商引资项目的全力推进中:从得到招商线索到初次对接企业仅用1天,从签订投资意向到考察签约仅用20天,第一批京津冀家居转移企业拿到土地证仅用35天…… “招商带来富路,干部群众为发展铺路。”在清丰,干部讲担当,群众顾大局,人人为发展服务已成共识。 为开拓发展空间,有效承接新项目入驻,清丰建成京津冀家居产业转移园区9个,占地近万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4万平方米。 12天时间完成9个行政村3400亩预征地听证会,是清丰县柳格镇在产业园区建设中交出的“成绩单”。时值盛夏,镇、村干部全天候坚守一线,白天热得受不了时,只在树荫下短暂休息,晚上又挨家挨户宣传发动,既保证征地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又赢得群众支持。镇里的退休教师朱国仲住在郑州,听说消息后主动动员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拆迁,他激动地说:“咱决不能给老家发展拖后腿!” “不要对企业说不行” “把客商从大老远请到清丰,咱咋都得服务好,不然对不住人家!”对于清丰县党员干部的这句“口头禅”,从四川来投资建厂的罗丰川有着切身感受。 2016年12月,罗丰川的厂房在建设时排水不畅,耽误工期。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县里主要领导在他的工地前坐着马扎开会,当场解决了问题。 罗丰川所说的“马扎会”,是清丰县产业发展的一道风景线。每天早上,清丰县领导及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在项目建设现场召开协调会,一个马扎、一顶草帽或一件大衣是标配。有啥问题就解决啥问题,解决不了的,必须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解决。 清丰县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认真+坚持”“实干+干实”的工作作风,以重商、亲商、安商的机制保障,真正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企业签约后由县直部门“一把手”分包服务,并配备服务联络员和服务小组;“不要把自己当成官、不要对企业说不行”等“十不要”,是党员干部服务企业的基本准则;“半天室内工作法”“大督查”等工作制度,推动重点项目快速建设;企业服务中心领办代办、“一站式”办理,服务企业零距离。 时间久了,很多外来企业家也不再“见外”,把清丰当作“第二故乡”主动宣传推介。他们以商招商引进企业50多家,清丰县则拿出700多万元予以重奖,发展更和谐,合作更顺畅。 “最大的竞争力是环境”——在清丰,党员干部都牢记这个理儿!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