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大河之南、天地之中”这一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沃土中孕育成长起来的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源文化。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黄帝文化始终是华夏儿女认同亲近的民族标识,始终是炎黄子孙团结联合的精神旗帜,始终是中华民族自强前行的力量源泉。 坚持文化自信,打造文化高地;共建精神家园,凝聚发展力量。经年不断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黄帝文化研究,以丰富的内涵、宏大的气魄,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根源之地“老树生新芽”,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A 提炼精神标识凝聚民族之魂 “鼎新、大公、中和”是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集中体现 金秋,在这收获的季节,黄帝文化研究再结丰硕成果。 9月11日,郑州黄河饭店,由郑州市政协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联合举办的“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专家论证会研讨激烈。来自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文化考古研究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探讨”研究报告,从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全视野,展开广泛深入研讨,形成了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新共识。 提炼精神标识,凝聚发展力量。黄帝是中华民族世代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始祖、人文共祖、血脉之根、精神之魂。处于5000多年文明“起点”的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源头性标识。从黄帝文化沃土中提炼精神标识和精髓并展示出来,意义重大。 ●缘起 提炼、展示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顺应时代要求。 一个最响亮的号召从北京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黄帝文化中提炼展示具有高度民族性、同时又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与精髓,有着重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新时代郑州做出新担当。郑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目标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华人共同精神家园。中华5000多年文明肇始于黄帝时代,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性精神标识与精髓,提炼并带头展示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不仅是郑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文化目标的应有之意、内在课题。 提炼、展示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和实践相结合、相呼应。多年来连续成功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和境外同拜黄帝活动,其政治影响更加突出,全球影响更加广泛,郑州已成为世界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越是影响大,世界华人越是对郑州提炼和展示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充满期待,高度关注。 郑州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黄帝文化优势,聚合专家成果,组织开展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研究,是一份责无旁贷的历史担当,其成果亦更具权威性,易被全球华人所认同。 ●过程 郑州作为黄帝故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在总结提炼和展示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上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自觉。 事实上,黄帝精神和黄帝文化思想内核的研究其来有自、酝酿已久。作为拜祖大典的统筹组织实施单位,郑州市政协早在接手此项工作的2014年年底就着手推进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研究,历时数年,数易其稿。今年起,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协主要领导牵头的“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课题组,开展集中研究。今年6月—9月,此课题在北京以座谈会和书面形式广泛征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南省社科院、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50余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立并完善了对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研究成果在不断修改完善中日趋成熟。 在总结提炼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过程中,课题组遵循以黄帝文化为渊源,以相关史籍和考古资料作支撑,萃聚众智,把众多专家学者以不同视角和切入点对黄帝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力求做到大道至简、现代实用。 ●成果 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是对新时代黄帝文化研究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研究报告对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进行了初步论定:“鼎新、大公、中和”是宏观纲领性的表述,像植根中华灿烂文化沃土的一棵大树分出的三大主干;而其具体内涵则如每个主干上又分出两个支干,分别扩展为三组24个字的内容,即“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天下为公;以人为本,中和大同”;各个支干又相应生发出六种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厚德载物的仁德精神,天下为公的正大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和大同的和谐精神。 研究报告提出,“鼎新”是黄帝时代奠基文明、确立辉煌的不竭动力,是黄帝精神的突出标识;大公是黄帝精神的普世光芒,塑造了中华民族“个体是小我、群体是大我”的群体意识、民族意识、天下意识;中和是黄帝精神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文明思想内涵的精髓所在,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最典型的精神标识。 “这是对黄帝精神的最新概括。说它新,是因为它与我们倡导的民族精神是一致的,与时代精神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说它高,是因为它不是站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的某一个阶段,而是站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全过程来论证。”对于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提炼,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教授如是评价。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帝时代,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其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符号,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专家们一致表示,提炼、展示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 “中华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浩瀚江河,黄帝文化就是这条江河的源头活水。”郑州市政协主席、拜祖大典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璋动情地说,“总结提炼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希望更多人了解本来就流淌在每位华夏儿女血液中的黄帝文化基因,使之与现时代完美结合,充分激活,以助进德修业,以助精诚团结,以助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稳健的脚步,坚定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发有为地建设新时代更高层次、更伟大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和谐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 B 寻根“老家河南”增进民族认同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奠定了郑州“世界华人共同精神家园”的地位 连续多年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春风如贵客,又沐河之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来自五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以及国内社会各界来宾数万人,来到郑州,来到黄帝故里,共同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祈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虽然嘉宾的面孔、语言、经历不尽相同,但一样的肃穆庄重,一样的高山仰止,一样的澎湃激情,共同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华夏儿女归宗图景。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肇始春秋,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官方主办,乱世民间自办,绵延至今。从2006年起,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县级举办上升为省级层面主办,并逐步形成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政协郑州市委员会、新郑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格局;2008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庄严性、权威性得到进一步确认;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作为国家同意“保留举办”的重大节庆活动项目,不再进行逐年审批,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充分肯定。自2015年起,郑州市政协承担大典牵头承办任务,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主办单位大力支持下,坚持拜祖大典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大典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持续增强,在诸多方面形成里程碑式发展,奠定了郑州“世界华人共同精神家园”的地位。 目前,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省级层面已成功举办了13届,吸引数十万海内外炎黄冑裔前来寻根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公认的华人世界第一圣典,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文化品牌,成为中华儿女礼拜先祖、传承文明、增进感情、祈福社会、促进统一、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奋进正能量 河南新郑是轩辕黄帝出生、成长、建都立业、实现部族大联盟的地方。5000年前,文明始祖黄帝在此建都立国,统一万国部落,制舟车、筑宫室、造文字、定律历,创始了许多重大发明,开启了远古中华文明新纪元。 黄帝是中国人世代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始祖、血脉之根、精神之魂。权威专家指出:“中国的国家形成是从黄帝开始的,祭拜黄帝,既是文化祭祀,也是政治祭祀,是解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道德建设等问题的需要。”“通过祭拜黄帝,可以把古今打通,把当代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建立在古代命运共同体基础之上,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把中国的光明未来建立在灿烂的历史基础之上。” 10余年来,河南省、郑州市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凸显河南根亲文化优势,不断提升大典文化内涵。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被海内外华人公认为华人世界的圣典,成为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工程。 时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田惠光在参加丙申年大典时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很有意义的活动,是思想上、精神上的一次寻根活动。增加了民族认同感,有着凝聚思想共识,传承宝贵精神财富的促进作用。”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在参加戊戌年大典时说:“拜祖大典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华人共同前来参加,说明我们依靠根亲文化缔结起来的文化认同感十分强大,海内外的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振兴中华的一致愿望,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点。”连续多年起草宣读《拜祖文》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认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必须追溯自己的文化源头也就是根文化。要从文化源头汲取智慧,加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从而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他积极建议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为国家层面举办,以顺应形成整个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和显示中华民族民族性所需要。 “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不仅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延续主题,也是海内外亿万华人共同的民族情,不变的中国心。 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四海宾朋,八方来客,共尊九项仪程,十分恭敬,这是同宗同源炎黄子孙的致意,也是同心同德中华儿女的共融。 “不知来,视诸往。”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开掘精神的河床,寻找心灵的原乡。在拜祖大典古今文明的对话中,轩辕黄帝作为全球华人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其精神已跨越历史时空,成为维系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内核。 每年拜祖大典都有国家领导人出席,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也都应邀出席。与此同时,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科学家、奥运冠军、航天英雄等各行业先进人物担任大典祈福嘉宾,历久弥新的黄帝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共同绘制小康社会同心圆。 大典吸引着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代表人士和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商会、基金会、宗亲会、同乡会、客家人联合会代表等数千名海外优秀华人代表参加。中国台湾政要连战、吴伯雄、江丙坤、林丰正、蒋孝严、宋楚瑜、郁慕明、萧万长等先后受邀参加大典,走进黄帝故里、拜谒始祖轩辕黄帝。连战在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多次提及,“两岸人民同根同祖、一脉相承,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前来参加大典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说,“寻根拜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也是我们的信仰主脉,祈福‘华夏同源,万世太平’。”参加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蒋孝严在大典现场题字“两岸同祖同文化,齐心协力振中华”。 此外,组委会还邀请台湾退役老将军拜祖团、知名学者、社会名人等参加大典,邀请台湾客商参加大典及经贸洽谈,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增进交流、扩大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丙申年大典期间,时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为新郑黄帝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 与此同时,台湾自2015年连续四年在三月三与新郑黄帝故里联动举办“同拜黄帝”活动;香港、澳门也已连续三年举办“同拜黄帝”盛典。“我们要让更多的澳门同胞知道,我们的源头在哪里?根在何处?现场邀请澳门学生代表参与,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澳门年轻人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激发起年轻一代爱澳、爱国、爱乡的桑梓情怀。”澳门客属社团联合总会副主席何清标如是表示。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和合理念” 连年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隆重祥和,佳话频传,成为当代中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成为亿万炎黄子孙表达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的重要载体,不仅增加了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增进了全球华人的向心力,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文化自信,有力凝聚了亿万华人心向祖国、建设祖国的正能量,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 2014年起,世界华人掀起了“同拜黄帝”活动的热潮。 世界华人不仅亲临黄帝故里拜谒人文始祖、参加拜祖大典,而且自发同在农历三月初三或前后,在海外举办同用新郑黄帝故里标准黄帝像、同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主题、同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典制元素的“同时同像同主题同拜黄帝”恭拜黄帝大典活动。美国旧金山已连续三年,澳大利亚悉尼已连续两年在当地举办“同拜黄帝”活动。海外“同拜黄帝”活动继续稳步拓展,2018年新增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同拜黄帝”活动。世界其他各地华人组织也纷纷了解学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典制,筹备条件成熟时在当地举办“同拜黄帝”活动。美国炎黄子孙拜祖大典主席张丽莉介绍,在美举办的拜轩辕黄帝大典已成为美国华人社会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大典压轴曲《华侨梦》:“中国梦,华侨梦,五湖四海贯长虹;你的梦,我的梦,天下大同舞彩风……”不仅唱出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深情,也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拜祖大典传播的“和平和睦和谐”理念,在非华裔世界也产生重要认同,有效助推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马来西亚原交通部部长、中华文化博览海外协进会会长丹斯里翁诗杰勋爵说:“我虽是马来西亚国籍,但都是炎黄子孙,有认祖归宗的情结。期待拜祖活动往后能在海外多增分场,希望尽快支持在马来西亚举办拜祖大典。” 拜祖大典现场仅能容纳万余人,而全球关注大典的华夏儿女数以亿万计。承载中华民族优秀人文精神的文化正从黄帝故里扩展到两岸四地乃至地球上任何地方。全球华人同拜黄帝的宏伟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 实践证明,拜祖大典在讲好中华民族根亲故事的同时,拉近世界华人的距离,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昭示中国“和平和睦和谐”理念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使世界人民更加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认同“和平和睦和谐”理念,从而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包容互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构筑文化高地 助推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之力”加快中原更加出彩、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从古至今,中国人向来有“落叶归根”的情结,也深谙“树高千尺也不忘根”的道理,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更是对祖国充满了“绿叶对根的情谊”。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向往的心灵故乡。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举办,唤醒了炎黄子孙的赤子心,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河南热”“寻根热”。 这几年,加拿大客商郭彦增都会专程从温哥华回国参加拜祖大典,“每次都能感受到大典与时俱进的变化。祖国近些年发展迅速,大家都迫切想回来报效祖国。我在郑州有投资项目,也想多为老家河南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场盛事,汇聚浓情,万木争春。一场大典,海内相携,百业丰茂。 如今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相携共生、命运交融”,更是共赢发展。回乡者也不仅仅是持币投资,而是“融入当地、献智献力”。每年拜祖大典期间,世界华商云集郑州,因文化连理带来的社会经济合作,更让这一盛举“相交天下和,同筑中国梦”。 源于根亲文化所带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拜祖大典所搭建的平台已成为河南发展腾飞的契机,境内外信息、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在此聚集融合,为中原更加出彩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为中外客商搭建了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展现了河南发展的新优势新机遇,帮助客商了解政策、寻觅商机,实现了全球华人乃至全世界的共创、共享、共赢。 作为河南第一文化品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打造出了一张展示河南形象的靓丽名片,汇聚成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大合唱”。连续12年与大典同期举办的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收获累累硕果。仅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举办的第十二届投洽会就达成合作项目321个,签约投资总额4399亿元;郑州共达成36个签约项目,拟投资总额1872亿元,签约项目囊括了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性服务业。 十余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一个拜祖仪式衍生出一个文化品牌,甚至为全国建立了一种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模式,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当地发展,造福于民。 这便是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凝聚力,文化是生产力,文化是创造力。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原根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寻根拜祖文化活动,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质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郑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便提出,要持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活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华人共同精神家园。 黄帝文化的官方研究因拜祖大典而发展,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提出又为拜祖大典指明了方向、丰富了内容,更为郑州文化建设梳理了文脉,注入了精神内核。目前,站在国家文化建设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度,郑州正努力把拜祖大典和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打造成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示范工程、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华人共同精神家园的核心工程。 传统中有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之根,提炼总结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推动拜祖大典不断实现新提升,就是为了更多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能够唤醒激活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不断从源头汲取营养、提振精气神,同心共筑中国梦。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以黄帝文化、根亲文化为纽带,古老的中原大地正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聚焦的热土,升腾出无限的希望。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中原更加出彩,是用一个个出彩汇聚成的“多彩”,是用一步步出彩凝聚成的“浓彩”。而如今,一个构筑文化高地的厚重河南,一个坚守文化自信的古都郑州,正昂首阔步,行走在更加出彩的大道上。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