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穷根子奔向致富路 ——脱贫路上新县旅游人剪影
时间:2018-08-02 07:38:57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樊霞 刘春香

  新时代的新县儿女,血脉里流淌的红色基因依然奔腾不止,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继续书写着脱贫致富的传奇故事。发展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5万人,发展农家乐497家,民宿宾馆94处,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近8000元;全县3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3314户11321人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稳定增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35280人在全域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4.34%。今天,本版采撷了几位脱贫路上旅游人的动人故事,他们或是引领者,或是参与者,或是受益者,共同唱响了旅游扶贫的大合唱。

  思家方知恩情重返乡要让故土甜

  “思家方知恩情重,返乡要让故土甜!他说,他的人生是画了一个圆。起点是使命,终点是希望……倾尽青春年华,筑建梦里老家。”

  这是新县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给予张思恩的颁奖词。寥寥几句,勾勒出这位返乡创业青年的时代画像。

  张思恩,新县周河乡西河村人。西河是一个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雕梁画栋的祖屋记录了这里曾经的辉煌。然而,除了种地之外,村民们没有其他更来钱的门路,只好外出打工,一个400多口人的村子一度只剩下40多人。房屋破败、河流瘀滞,旱厕、猪圈、牛棚里的脏水满村乱淌。

  “不养猪没办法呀,孩子们上学,都是靠卖猪的钱来交学费。”看着从小自己那么熟悉的村庄残败到这个模样,不少乡亲仍然在贫困中挣扎,在北京已经发展得小有成就的张思恩心里一直在隐隐作痛。2014年,恰逢新县正在大规模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县里请北京的专家为西河做免费公益规划。“人家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的专家还都为西河尽心尽力呢,我作为西河人,也必须为自己家做点儿事!”就这样,张思恩从北京回到了村里,再次变回农民。

  在外闯荡多年的见识和阅历,使他的思维中有了更多的现代化因素,要以企业的方式经营农村。

  让资源变资产,让村民变股民。2014年1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西河湾群众成立了西河农耕园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流转耕地、发展生态农业,大大提高油茶、板栗、葛根粉等经济作物的效益。

  把村庄变景区,让大伙儿共同富裕。对古民居修复改造、原汁原味保留豫南民居特色,建立了西河粮油文化博物馆,还原传统油茶压榨工艺。建成乡村茶餐厅、“古枫杨”咖啡室、星空帐篷酒店、国际青年旅馆等现代化设施。请了专业的旅游公司来负责运营。

  西河是西河人自己的西河,制度之外,靠的更多是乡情。

  “比如,村里的建筑活儿咱们村里人自己干,不过,你去给别人打工人家给80元工钱,但村里只给你60元,为什么要少给你20元呢,因为这是你自己家。结果,大家还抢着干。”

  “还比如说,我们的股份中除了商业化的之外,还有一种叫人头股,只要是这个村里的人,就人人有份。让他觉得这个村没忘记他。”

  不拿村里一分钱的张思恩,开着自己的车,烧着自己的油,制定的“土政策”自然让村民信服。

  今天的西河,溪水潺潺,游客如织。山上地里老房子里,都在共同产生着效益。

  “等明年你们再来看吧,我们西河肯定会更好。”张思恩踌躇满志,也让我们相信,西河的乡村复兴之梦不再遥远。

  未来,乡村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7月28日,一个宁静的午后。

  张洋收拾着院里的餐桌,老母亲摆弄着从地里刚摘的豆角,全家人都忙乎着,准备迎接晚上新一轮游客的到来。

  张洋家的农家乐在西河村算是开得比较早的,因物美价廉,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如今已经小有名气。经营农家乐,从开始的不情不愿,到如今的甘心情愿,是旅游,让张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五年前的张洋,在韩国打工,苦是苦点儿,但一年一二十万元的收入,让老人和孩子的生活有了保障。后来,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在家开农家乐的父母感觉生意不错,多次催张洋回来发展,合家团圆。被催得不耐烦的张洋抱着怀疑的态度回来了。走到村里却几乎找不到家门:“变化太大了,这还是我家吗?小时候放牛的地方成了旅游点,过去村里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很少有陌生人,现在却迎来了三五成群的游客,自家的小院里坐满了来尝农家菜的游客。”

  就这样,张洋也留下来成为了一名旅游人。

  “我原先在韩国汽车厂,一天工作12个小时,而现在也就中午忙两三个小时,其他时间都闲着,比较轻松。”

  “现在在家,钱也挣了,玩也玩了,还能照顾老婆和孩子。”

  “我们家还是大别山干部学院体察民情教学点,接受培训的干部在乡间劳动,体验农村生活。劳动之后,会在我们家喝喝茶,给我们拉拉家常。别看咱在小山村,懂的政策可不少!”

  说起对现在生活的感受,腼腆的张洋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村里很多人都选择回家建房做生意,不时有城里人打听想在我们这儿买房。“未来,乡村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对不?”张洋反问记者。

  红色土地绿色食品诗意田园

  在新县,岑新顺是个传奇人物。虽然只有小学学历,却喜欢诗词。梦想中的诗人,却练成了武林高手。

  本来想纵横江湖,不料归来却成为农场场主。

  新县吴陈河镇的茅屋冲家庭农场,如今是岑新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站,他把这里打造成了诗意田园。

  2014年年初,在外闯荡多年、事业有成的岑新顺,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流转土地近5000亩,办起了茅屋冲家庭农场,种植有机水稻、养殖原生态水产,搞起了休闲观光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物流配送,并与一山之隔的奇龙岭民俗文化生态园连成一片,打造起吴陈河镇独具特色的“耕读小镇”,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茅屋冲家庭农场最吸引游客的是这儿的住宿、采摘。

  记者随手掰开一个番茄,缓缓露出的是粉红色的茄肉,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微光。咬一口下去,呀,好甜,正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

  “咱这儿的菜你放心,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保证你吃的是原生态。”

  “咱这儿的住宿也不赖吧,望得见山也看得见水,安静得很,能一觉睡到天亮。”

  说起农场的优势,岑新顺自信又自豪。

  2017年,茅屋冲家庭农场年营业额突破1600万元,周边2个乡镇5个村的近30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农场吸纳贫困户入股,安排55名贫困农民就业,土地产生收益与农户五五分成。

  返乡创业就要惠及村民。“农场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岑新顺说。

  郑春霞是茅屋冲农场餐厅的一名大厨,这个从前只能在家里给孩子做饭的农村妇女,如今一个月能收入三四千元,还把儿子培养成了研究生。

  问:农场旅游开发了以后,你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答:那变化太大了,大家都富裕起来了。

  郑春霞说,过去这里交通非常不便,如今县里发展旅游,把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农场的鸡是自己养的,萝卜是自己种的,游客来了,都夸这儿的饭好吃。

  1998年出生的欧阳玉,别看年纪小,却是家中的顶梁柱。她在农场做前台收银工作,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钱。“家里面就数我挣得最多了,全指着我呢!”小姑娘工作起来很带劲儿。

  岑新顺带领乡亲们发展农业,融入旅游,这样农业+旅游的方式,使乡亲们很容易参与,也大大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在这其中,最大收益群体是女性。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女性用工的需求旺盛。

  “现在俺村里十来个妇女在这儿做工,收入高了,家庭地位也就高了,说话气也壮了。”郑春霞笑得很爽朗。

  在“老家寒舍”,找到诗和远方

  “经营民宿和外出打工相比,简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说起现在的生活,韩光莹眉开眼笑:“过去在韩国打工,可以说度日如年,天天操心着家里。现在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享受着生活,就把钱挣下了。”

  让韩光莹觉得如此幸福的,就是他的“老家寒舍”。这间位于田铺乡田铺大塆的民宿,如今可是个网红店。

  和不少新县人一样,韩光莹多年来一直在外面打工,郑州、焦作等地四处辗转。2011年,他去了韩国一家造船厂干油漆工作,苦熬几年,总算是攒了点儿辛苦钱。但一直在外打工总归不是长久之计,2016年,听说家乡正在搞乡村旅游建设,他迅速回到家乡,开起民宿,改造房屋加上装修什么的总共花了20万元左右,政府给补贴了4万多元。

  “老家寒舍”倾注了韩光莹所有的才智和心思。没有规划、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却因融入了独特的主人个性而迅速走红。

  “我在韩国打工时,看到人家家里都很精致,很注重小细节的营造,就学了回来。”韩光莹说。

  一楼院里的小桥流水、二楼能席地而坐的地台、镂空窗台外小巧的绿植到处都能呈现出这种精致。更令游客惊喜的是,二楼两个客房都安装有天窗,晚上可以看到星星。

  淳朴的豫南民居外表,时尚新颖的细节管理,温润谦和的韩老板,都让游客对“老家寒舍”满意度很高。

  “在这里不仅能找到你心中的诗和远方,还有你想要的田园生活。带着家里的老人远离城市的喧嚣,体验返璞归真的生活。‘老家寒舍’绝对是你不错的选择。”从这位游客在蚂蚁短租平台上的留言,能看出满满的欣喜之情。

  “我现在在外面租房子住。民宿一晚上能租600多元,我自己舍不得住了。”韩光莹幸福地打趣着自己。

  “老家寒舍”的经营让韩光莹对返乡创业充满了信心,也让其他乡亲看到了希望。“我统计了一下,我们村差不多有10个人,都从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回来了。这都是因为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把大家吸引了回来。”韩光莹盼望着,儿时的小伙伴都能叶落归根,回来共同发展,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旅游是个朝阳产业,大家都在琢磨着利用邻近闲置房屋,再改造更多的民宿,共同富起来。”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