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奇中感受以色列的“共产主义公社”
时间:2017-09-18 08:28:19 | 来源:走过非洲 | 作者:

  

  这是我们在以色列第二天观光的第一个地方,也是本老头特别感兴趣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地名叫“LAVI”,以色列人给这个地方的居民生活起了一个名字,叫“基布兹”,以色列导游说:“如果把‘基布兹’翻译成汉语,应该叫‘ 共产主义生活’。 ”那么,在以色列这样一个纯正的民主国家,怎么会有共产主义的“基布兹”存在呢?而且,在以色列全国竟然有270多个这样的地方。(下面的照片是这个“基布兹”里的酒店)

  

  一百多年前的1909年,有一伙很贫穷的犹太人从欧洲来到了约旦河西岸靠近地中海的地方,他们想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也非常想经营好自己的土地。但是,那个时候土地很贵,而且战争不断。为了获得土地,也为了安全起见,这伙人想了一个办法,也就是把大家身上的钱凑在一起买了一大片土地,然后像一个大家族一样集体经营这块土地。到了1949年,也就是二战结束后的第四年,有一大群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十七八岁犹太孩子,因为逃亡英国后的几年让他们感觉很无聊,于是,便集体前往了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开始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基布兹”生活。( 我们参观的这个“基布兹”就建于1949年,从初建到现在,这个在以色列如此贫瘠土地上的“基布兹”已经演变成了森林花园,走在其中,甚感悠闲。 )

  

  

  

  

  那么,“基布兹”到底咋是回事儿呢?下面照片里这位老人已经 79岁了 ,是我们参观“基布兹”的讲解员,也是这个“基布兹”里的家庭成员。他告诉我们,他们的“基布兹”里一共有700多人,以种田为主,也干一些农副业,除了自给自足外,多余的粮食、牛奶、蔬菜、水果等全部卖给国家。整个“基布兹”内的所有成员,无论做什么工作,发放的工资完全一样,而且工资不高。“基布兹”内有医院、幼儿园、宾馆、饭堂、图书馆、教堂等等,也就是说,不仅公共事业方面的所有服务一应具全,而且确有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生活。( 为我们讲解的老人是1969年来到这个基布兹的。 老人身旁的胖子就是我们的以色列导游,在后面的游记里专门讲他的故事。)

  

  

  

  

  就拿吃饭来说,“基布兹”内的所有成员,每天早上和中午都在公共食堂就餐,分文不取,而且,所有的公共服务完全免费。本来晚饭也是在公共食堂就餐的,但“基布兹”内的很多成员觉得,一天之中不能和家人一起吃一顿饭有些不妥,于是,经过 “基布兹”内所有成员投票决定,晚饭在家中自行解决。 在老人带着我们讲解的一个多小时里,我就一直在想,这是一件相当难运作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完成的呢?又为什么大家没意见呢?老人告诉我,所有的大事小情全部由集体研究决定,最关键的是,如果一个人想加入“基布兹”,只看一个人的想法,“你想不想帮助别人。”其实,即便是我认认真真在听他的解释,也让本老头难以理解,这到底是因为文化还是因为信仰呢?(下面的照片就是在基布兹里的公共食堂外。)

  

  

  

  

  那么,这个让本老头感觉特别新奇的“基布兹”到底给以色列带来了什么呢?第一,以色列许多精英人物都来自“基布兹”。从1948年建国到今天,以色列一共出现了17位总理,其中一半来自“基布兹”。在 以色列的精英人物中,有相当多的人要么生活在“基布兹”,要么在 “基布兹” 出生。在以色列国防军中,许多高级将领也都是“基布兹”成员,曾任国防军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的 摩西. 达扬 ,就出生在以色列的第一个“基布兹”,我们在前往约旦时就经过了这个 “基布兹”。 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30%的空军飞行员和近25%的陆军军官都是“基布兹”的成员。在这场战争中,以军阵亡778人,其中200人来自“基布兹”。

  

  (上下两张照片就是“基布兹”居民的住房。)

  

  (下面这张照片是这个“基布兹”的土地。我们参观的“基布兹”建于1949年,这些土地完全是在贫瘠的状态下自己平整出来的。)

  

  

  (下面这位老人就生活在“基布兹”里,见到我们团里的人就聊起没完了。)

  

  

  第二,以色列的复国主义运动就源于“基布兹”,并在这里成长。“基布兹”的创建人都是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从东欧移居到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在“乌托邦”集体农庄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的共同理想就是,不仅要建设一个新的政治实体和新的文化中心,而且还要建设一个新的社会体制。也就是说,不仅要创造一个现代国家,而且要创造一个基于平等和劳动两种思想之上的新型社会。劳动思想在 “基布兹”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这种“乌托邦”理想社会理论的基点,也是当时社会现状的必需。 ( 下面三张照片是1949年这个基布兹刚刚建成之初时的房子,整个 基布兹内只有这样一座,作为博物馆。 现在的基布兹每家120平米,绝对公平。 )

  

  

  

  上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一片荒芜,不仅严重干旱,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树木,并流行多种疾病,空洞的理想在这片荒漠面前只能变成空中楼阁。所以“亲自劳动”思想便成了实现以色列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戈尔登。戈尔登认为,唯有通过在以色列土地上身体力行的劳动,才能治愈和净化犹太人回归祖国的心灵。他把这种劳动称为“希伯来劳动”,他认为“希伯来劳动”就是生活的最高价值之所在。(下面四张照片是基布兹内的犹太教堂,教堂内的所有桌椅板凳都是自己设计打造的。为我们讲解的老人告诉我们,很多犹太教堂都觉得他们设计的桌椅非常实用,很多地方都在订购。)

  

  

  

  

  第三,犹太复国主义 吸引着无数犹太精英回归巴勒斯坦地区,经过近百年的奋斗,“基布兹”为以色列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和环境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这样说,不了解“基布兹”及其发展过程,就无法了解以色列。实际上,当我们翻开以色列地图,看到近300个小黑点旁用希伯来语标出的“基布兹”星罗棋布的遍布全国,就不难想象它在以色列的重要地位了。1909年,一批东欧年轻犹太移民在太巴列湖附近的德加 尼亚创建了一个名叫“克武查”的新型农业集体生产组织,这就是第一个“基布兹”。“基布兹”是希伯来语“集体”的音译,人们一般把它译成“农业合作社”或“集体农庄”。早期“基布兹”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们清运岩石、沙砾,在上面盖起简易住房,之后挖沟掘井,引水灌溉,尝试种植各种谷物。同时还艰难地清除一片片沼泽污水坑,减少蚊虫的肆虐和各种传染病的威胁,为后来陆续到来的犹太人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基布兹”发展到今天,已有270多个,遍布以色列国内的各个地区。(下面的照片是“基布兹”里的幼儿园, 孩子们有专人照顾。 看看这里的小朋友,是不是很幸福呢?)

  

  

  

  

  

  (下面这张照片是妈妈和外婆带着孩子去看病。)

  

  (下面的照片是基布兹里居民的家,所有住房的面积完全一样,120平米。)

  

  

  

  

  

  (下面这张照片是基布兹内的酒店,也就是与第一张照片的同一栋楼。)

  

  一 个上午的时间,让本老头细细地品味了以色列特有的“基布兹”,离开“基布兹”,我们开始用膳。 午餐,也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那天中午我们吃的鱼叫“彼得鱼”,生长在加利利湖。据说,有一天耶稣的门徒彼得来找耶稣,说他交不起税了。耶稣说:“你去找份工作吧!”彼得说:“做什么呢?”耶稣说:“去钓鱼吧?”沉思了一会,耶稣又说:“钓到鱼之后,看看鱼的嘴里有啥。”于是,彼得开始到加利利湖钓鱼。第一条鱼上钩,彼得扒开鱼的嘴,嘿嘿!有一枚银币。又继续钓,结果,所有钓上来的鱼嘴里都有一枚银币。彼得就寻思,我师父这是咋整的呢?我们今天在湖边吃的鱼就叫“彼得鱼”,但是,嘴里为什么没有银币呢?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