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方顶古村
时间:2017-03-20 06:39:21 |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武建玲

  豫网早就听说上街区方顶古村有着目前郑州市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在一个温暖的春日,记者到这个有着600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一探究竟。

  驱车沿上街区淮阳路一直往南行驶至五云路,再沿五云路向前行驶就是方顶村。

  据史料记载,元代末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灾难使中原地区生灵涂炭、土地荒芜。明代初期,朝廷组织山西的人口大量迁往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其中一支方姓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辗转来到今天的方顶村,看到此处依山傍水便在此停顿,筑寨定居,命名为“方山寨”。后因方山寨比周围村高,改称“方顶”。

  方顶村现存古民居院落43家,较为完整的13家。古建筑、古迹总体面积20多亩,包括街道、祠堂、名人故居和村民住房。方顶村建筑从明代中期一直延续到现在,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几年前,村民迁出后,当地政府对这里进行了重新规划,并严格按照村落原貌对现存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

  走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门楼——方氏宗祠。据方顶古村项目部工作人员刘超介绍,方氏宗祠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祠堂由三房一门楼组合成院。门楼是庄严的高台门楼,顶部五脊六兽、挑角飞檐,门面灰色凝重。门楼两边的砖雕被称为“墀头”,雕刻有狮子滚绣球图案。门楣两边装饰有木雕牡丹、荷花等图案,只是其色彩已经剥落。木雕“鹿衔灵芝”高居门楣之上,寓意祥瑞盈门,福泽子孙。站在门楼前,你会被其深沉古老的韵味所吸引。

  从祠堂出来,沿着石板道路向东北一路走去,就到了方顶最原始的底沟街。半个世纪前,这里曾经是一条繁华热闹的小街,不管是东去汴京还是西往洛阳,无论是军旅马队还是行人商贾,都从这里经过。这条古路两旁竖立的就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寨墙。寨墙所用石材为当地汜水河道中的红顽石。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段寨墙明清都曾修过,明清两朝的建筑风格也尽收眼底:明朝的围墙较为原始粗犷,清代的围墙外形工整、整齐划一。寨墙修建年代不同,但石头缝处理工艺却很一致,都是用石灰糯米膏抹缝隙。远观红白相间的寨墙纹理,很像老虎皮斑纹,所以被称为“虎皮墙”。600年来,虎皮寨墙历经风霜,见证着方顶村的历史变迁。

  走进古村,明清民居,古香古色,分列左右。

  街道右边第一户是方兆图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内院上方原来是三孔石裱山窑,因破损严重,目前正在重修。院中间建有一座在中原地区极为少见的影壁墙。影壁墙中间有一个小圆孔,住户可以透过圆孔看到二门、大门外的情况。

  方兆图故居对面是赵东阶故居。赵东阶在清光绪年间曾中进士,后入翰林院为编修,撰写国史。辛亥革命后返乡赋闲,曾任《汜水县志》总编修。赵东阶故居由一座四合院和一座配院组成。正院的正上方是三孔石裱山窑,主窑门额上有砖雕“天瑒纯嘏”四个字。配院有一座绣楼,赵东阶率子孙修葺房屋的记述,至今仍书写于该楼木檩之上。

  沿街道继续往东走,就可看到方兆麟家的院落。方兆麟是清末习武之人,身材魁梧,力大过人。现在家院存有他练武之石和一个三百多斤的石锁。

  再往东,是清末秀才方兆凤故居……

  一路走来,方顶村所反映的中原地区明清以来的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历史风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根据规划,方顶村将设置私人博物馆群、民俗文化商业街区、艺术文化商业街区、艺术家工作坊、特色餐饮商业区、医疗养生区等文化休闲娱乐场所。相信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方顶古村会成为郑州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