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日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多名中学教师反映被当地拖欠人才引进补贴近两年。该县一位中学教师称,其202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受进贤县人才政策吸引,进入该县一所中学任教。根据当地人才政策,被引进人员每人每月可获得1000元的生活补贴,为期3年。但这份补贴直到2022年初仍未兑现,一同被拖欠人才补贴的教师有20多人。 近年来,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很多城市纷纷展开人才争夺战,从落户、购房、税收、子女教育、薪资收入等方面送出“大礼包”,以此吸引人才加入。这本来是一件双赢的好事。然而,从以往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类似拖欠人才补贴的“空头支票”并非个案。这就是,一些地方一方面求贤若渴,另一方面食言自肥,不兑现承诺,导致引才政策成为摆设。 针对准备大施拳脚的人才开出“空头支票”,看似伤害的是少数人,但其危害不可小觑。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不仅侵害引进人才的应有权益,也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这种坏示范更会影响各类人才的就业积极性,进一步造成供需失衡。这种背后“看不见”的伤害将更巨大、更严重。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地方政府应带头践行和垂范。引进人才政策都带有暖人的情感温度,毁之容易,弥合则难。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恪守承诺、善待人才。要根据地方实际出台政策,不能走秀场、画“大饼”,甚至挖陷阱。遏制此类现象,不仅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对相关负责人和人员进行追责,也需要从源头建章立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用刚性制度保障政策落地生根。 人才是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第一步。期盼这起事件能为一些地方政府作出正面提醒——唯有留住人才、善待人才,让引才政策真正成为各类人才的“幸福账单”,才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以此形成口碑和磁场效应,吸引人才源源不断地加入,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
- 上一篇:杜绝“黑飞”,还铁路沿线一片晴空
- 下一篇:创新扶持方式 精准助企纾困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