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精神”在祭奠英烈中绽放光芒
时间:2021-04-02 09:03:28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3月31日,白银市民政系统全体党员和社会组织志愿者上百人来到该市紫灵山陵园铜城英烈碑前,开展“清明祭奠英烈 传承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暨志愿服务活动。大家深切缅怀白银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情回顾白银英烈和铜城开拓者走过的光辉历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兰州晚报 3月31日)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中,是红色精神让中国共产党能克服艰难波折奋斗不息,让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直到今日把中国建设成为东方强国。南湖的船、遵义会议的光芒、四度赤水出奇兵的战争传奇、长征途中一双草鞋的故事、半截棉被的故事……这些感动人心的具体化的红色精神,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彩。我们要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代代传承。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不断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同,从世代积累沉淀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牢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带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践行初心使命。

  传承“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在井冈山革命时期,面对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殊死拼搏,打破地方的层层包围与封锁。在物质条件极其苦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开启了一系列生产自救的物质生产活动。“风雨侵衣骨更硬,革命理想高于天”。追随他们驰骋战场的英勇足迹,聆听他们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革命成功的必胜信念。抚今追昔,历史的硝烟早已弥散,但革命先辈们身上的井冈山精神必将一代一代赓续。黄洋界的炮声依然清晰可闻,八角楼的灯光依然宛在眼前,井冈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叮咛啊,依然就在耳畔。无论山高路远,我们都将会带着这些鲜活而励志的记忆和足迹,在不断拼搏和创新中砥砺前行。

  传承“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长征是1934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几十年过去了,那段峥嵘岁月看似与我们渐行渐远,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长征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无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崛起的共和国和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征注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值得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铭记。传承长征精神,是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之路,没有终点。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习长征精神是新的长征路,秉持这样一种伟大精神,在时代的洪流中自立自强、敢于担当,努力成为长征精神的践行者、捍卫者、守护者,为共和国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人生必将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传承“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当年延安生活,艰苦的环境,落后的经济,不便的交通以及匮乏的物资,铸就了革命先辈们带领军民一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精神。挑战面前看本色,考验面前见精神。铭记当年“苦味”,直勇向前才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割皮掉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也正是延安精神不断的淬炼,才能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延安精神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从根本上说,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是永恒的精神财富。

  传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的道德风范,也是北大荒事业生生不息的坚强保障。“无私”和“奉献”奏响了北大荒精神的最强音。面对党中央赋予的崇高使命,我们必须把北大荒精神内化为行为准则,变成自觉行动,以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顽强拼搏,为谱写出壮美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龙江篇章而不懈奋斗。

  传承“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20余年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华,它的内涵十分丰富。西柏坡精神在当今也有了很大的延伸,西柏坡精神是一种敢于抓住机会,勇于探索新的模式的精神;更是一种戒骄戒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最终取得胜利的态度;还是我们今后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献身精神。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艰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加复杂,遇到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这对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继承者,未来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大有作为。同样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以“两个务必”的自砺精神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发扬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作风和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作风,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

  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创造活力的产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内涵。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人,爱国奉献,砥砺奋斗,瞄准关键领域,潜心钻研,协同创新,聚力攻关,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化“两弹一星”精神为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以革命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陈俊如)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