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定的《山西省铁路安全管理办法》于11月16日公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铁路线路的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一百米范围内,不得露天堆放彩钢瓦、夹芯板等轻型材
时间:2020-11-21 16:47:20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成效,宣布科学院负责定点扶贫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均已实现脱贫摘帽,成绩令人振奋。(11月18日 经济日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科技支撑。中科院有100多个院所,遍布全国各地,包含各个学科,取得过许多国际领先的成果。有人担心,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深入农村,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其实,他们的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联系越来越紧密,但仍然面临一些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受阻的窘境。8月31日,科技日报曾报道,一些先进农机具在国内“水土不服”的现象:一些农业机械一味追求高端化、智能化,导致成本高、实用性却不强;要不就是抄袭模仿走捷径,一顿操作下来却留下各种技术缺陷和其他隐患。因此,解决科技扶贫的“水土不服”,需要把好“脉”,开好“方”。

  科技扶贫,需要把好理论创新的“脉搏”。最近,进博会的热度还未散去,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脉搏”。进博会上,许多科技产品都打上了“新概念”“人工智能”“数字化”的标签,实际上反映的就是紧跟时代潮流的理论创新。当下,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墨守成规,不搞创新,不接受新理论、新观念,终将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因此,加强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把好科技扶贫的“脉搏”的重要基础。近日,湖南省委连开了八场座谈会,多领域协同谋划湖南‘十四五’发展。“科技创新”“重视基层”成为系列座谈会的两个重要关键词。湖南省委的集中把“脉”、号“脉”的行为,体现了湖南利用科技创新对扶贫等领域的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了理论和政策的引领作用。

  科技扶贫,还需要开好因地制宜的“药方”。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才能发挥科技扶贫的“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的长远持续发展。中科院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国家级贫困县:广西环江和贵州水城,就是因地制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扶贫开发中,分别实现了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农户增收脱贫的双赢和水城玄武岩资源的“点石成金”。因此,各地在扶贫开发中,在重视理论创新的同时,务必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可行性的调研和试点,深入基层,多了解实地情况,多听群众声音,才能尽可能的消除“水土不服”的隐患。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味闭门造车,摘埴索涂,不仅浪费金钱和精力,还会严重打击扶贫的热情。因此,要治好科技扶贫的“水土不服”,只有把好“脉”,开好“方”,才能对症下药拔除“穷根”。(石木)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