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脱贫故事,坚定“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心
时间:2020-06-15 08:18:38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挂牌督战凉山州脱贫攻坚座谈会在西昌召开,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强化宣传引导,讲好四川脱贫攻坚故事,大力宣传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的先进事迹,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2020年,四川还将实现剩余20万贫困人口脱贫、7个贫困县退出、300个贫困村摘帽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越是最后时刻,“挑战”可能越艰难。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更要讲好脱贫故事,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再赋能、再助力。

  讲好“人民至上”的故事。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四川涌现了一大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和脱贫攻坚榜样。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用产业扛起扶贫大旗的企业家姚良仕、用诗学教育助力文化扶贫的作家潘成稷、彝区法治扶贫“百灵鸟”的莫鸽鸽等榜样人物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在这些先进典型的背后,定有诸多坚守“人民至上”的感人印记,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宣传工作者们,要搜集相关素材,深挖精神亮点,力争用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群众的内容形式,将他们勇担扶贫大任、一心为民的好故事呈现出来,展现“人民至上”的信仰理念,增加干部群众认同感,扩大影响力,凝聚民心。

  讲好“鏖战深贫”的故事。脱贫攻坚如同跋山涉水,必然会涉“险滩”,一定会啃“硬骨头”。四川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彝区、藏区、川北秦巴山区和川南乌蒙山区。这些地区,自然气候恶劣、 地域偏远、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人畜饮水困难、 人口素质低下、 生态失调 , 脱贫的压力和难度很大。对于四川,脱贫攻坚无疑是一场苦战和鏖战,是一场考验意志力的精神战和作风战。甘孜州“悬崖村”的蜕变、阿坝州实现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凉山州实现“千年跨越”,这些来之不易的战果背后,定是凝聚了不少战贫智慧和战贫力量。此时,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及时将其中“鏖战深贫”的智慧和精神传递出来,能产生心灵的碰撞,将精神动力转化成发展优势。

  讲好“绣花功夫”的故事。脱贫攻坚存在地区差异,相应工作方法也会有所不一。但无论怎样,坚持求真务实、实干苦干的基本工作风是不能丢的。在四川脱贫攻坚一线,广大扶贫干部时刻瞄准彻底脱贫这个靶心,下足绣花功夫,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不断在产业脱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方面深耕细作,很好地焕发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底气。因此,讲好“绣花功夫”故事,利于在做好思想引领的同时,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看齐意识和责任感,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讲好脱贫故事,紧扣决战主题,运用“脚力”和“眼力”,进一步挖掘收集整合资源;运用“脑力”和“笔力”将典型背后的价值精神、优良作风、脱贫智慧等糅合在一起。讲好脱贫故事,创新传播方式,传递出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强音,以此坚定“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心,筑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坚定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聂飞)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