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甘肃省住建厅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部署朝令夕改,工作流程繁琐难懂,任务落实流于形式,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前不久通报的8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之一。 201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中就要求:各地减少会议文件,减少发文数量,严禁朝令夕改。减轻基层负担。农村危房改造,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工作,既是脱贫攻坚重点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在脱贫攻坚战的紧急关头,当地相关领导干部在精准脱贫“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专项行动中部署工作草率,2个多月时间内先后4次发文更改工作要求、表格内容和上报时限,令基层无所适从,加重基层负担,这阻碍脱贫攻坚工作进程,损害了百姓利益,实在不该! 领导干部根据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向下级发布任务指令是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领导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精准定令,周密部署,不但能提升脱贫工作效率,还能让老百姓尽快享受到脱贫政策福利,树立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中形象,提升政府的信誉度。 精准定令,在思想上要“高”。思想上差以毫厘,行动上就会谬之千里。思想觉悟不高,工作作风轻浮,大搞形式主义,脱贫工作结果自然与预期成效相距甚远。因此,领导干部要在落实政策上,做到吃透精神,并精准执行,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要始终和党中央的高度保持一致,充分认识到政策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从心里想把各项政策落实好,实实在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精准定令,在行动中要“深”。闭门造车造不出好车,纸上谈兵谈不出好战果。坐在办公室发文四次,不如到基层深入调研一次。领导干部要静得下心,沉得下身到基层,深入研究基层实际,准确把握基层干部工作节奏和力度,站在基层干部的立场细心思考,制定出切实可行工作部署,并且尽量简化工作流程,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上。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领导干部还应到基层深入学习,多向基层干部请教,多向老百姓取经,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部署的统筹安排能力,保证政策的系统性、计划性和前瞻性。 各项脱贫政策是否能落地见效,不在于开多少会议、发多少文件、定多少流程,而在于老百姓能否真正地享受到政策福利。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最后一公里,领导干部更要坚持精准定令,不能有松懈思想、怠政情绪,提高脱贫攻坚效率,让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聂飞)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