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 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出彩
时间:2019-03-24 08:37:2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李刚

  5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河南视察指导,提出了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要求,即“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河南工作的具体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域治理工作规律的深入思考和经验总结。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肩负起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使命。

  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体,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事关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因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并付诸实践、转化为行动,形成发展合力,对实现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具有重大意义。

  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强县与富民共生共荣,强县为了富民,富民才能真正强县,两者互为因果。总量大、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的“强县”与收入较高、生活较好、就业稳定、环境优美的“富民”,辩证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既要善于集中资源办大事、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又要注重激励城乡居民创业增收和勤劳致富、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强则人民富。发展壮大以农民增收为导向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的最好选择。立足县情,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深挖潜力,加快培育强县富民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传统农业大县要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等特色种养业,积极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矿产资源的县要注重产业多元化和产业链延伸,实现绿色转型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县要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区市周边的县要按照中心城市功能划分,明确县域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与大中城市产业对接、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形成与中心城市功能、产业分工和资源环境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格局。

  突出念好“农民增收经”,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让种养有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二是挖掘农村就业潜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三是激活“沉睡”的资源,让农民分享更多财产收益。以深化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纽带,有力有序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变革,增加财产性收入。四是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方略,狠抓政策举措落地,着力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带动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就是要把县域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平台载体,优化开放环境,提升开放水平;加快市场化改革,让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起来,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起来,让改革效率充分释放出来。

  抓改革必须坚定发展定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打好产业优化升级牌。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把产量和产能、增产和增收、生产和生态统一起来,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由过去粗放型资源消耗型初级产品生产,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加工、效益型品牌产品生产转变,加快发展结构由初级产品生产型向精深加工的特色品牌竞争型转变。培育壮大民营经济,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形成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的格局,激发民营主体活力。坚持项目、资金、人才“三引”并进,借助外力、启动内力、激发企业活力“三力”并发,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由传统县域经济发展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提高县域发展外向度。

  抓改革必须体现在发展重点领域。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创新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集体收益分配权益,引导他们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城镇和乡村是一个血脉相融、地域相连的有机整体,只有两者贯通起来,才能共生、共存、共享。把城镇和农村贯通起来,就是要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互动、良性循环、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机制。具体说,要着力推进“四个一体化”。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突出对行政区划、产业布局、区域交通、供排水、电力、通信、供气、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一盘棋总体规划,改变规划上的城乡分割和各自为政状况,避免重复建设,为城乡融合提供前提条件。二是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分工一体化。强化县域产业的合理分工,在产业集聚区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在乡镇科学布局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在农村合理种植各类粮食和饲草作物,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全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坚持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布局,突破行政界限,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城乡交通、能源、信息、污水和垃圾处理、排水和防洪治涝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四是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推进城乡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

  鹿邑县地处黄淮平原涡河中游,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1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万亩,辖26个乡镇(办事处、管委会),总人口122万。近年来,鹿邑县按照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实施“产业兴城、文化立县”方略,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老子文化产业园区、中心城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五区”联动,实施“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年”“城市建设管理提质年”“老子文化开发推进年”“社会治理深化年”四大工程,持续打好“精准脱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环境保护治理”“发展转型”攻坚战,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态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河南加速崛起的态势更加强劲,鹿邑也具备了向更高目标奋进的基础和条件。为此,我们要从全县实际出发,以壮大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开放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为发力点,探索新路径,实现新突破,努力走出一条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壮大主导产业强“筋骨”。要坚持“以产兴城、以业聚人、产城融合”路子,着力打造“中国化妆刷之乡”“河南羊毛衫基地”,培育“一乡一地”主导产业发展路径。按照“小企业大产业,小个体大群体”思路,推进化妆刷产业孵化园、羊毛衫小镇建设,把化妆刷产业打造成一个链条完整、配套完善、产研销一体的“百亿级”化妆刷产业特色集群。

  加快动能转换增“动力”。要用新理念谋划农业,推行“农业+电商”“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生态”等农业嘉年华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创意区、农村电商产业园、大健康养生馆,形成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等发展格局。用新业态引领工业,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制造流程、管理系统和服务体系,带动传统工业改造升级;以振兴豫酒为契机,做优做大做强宋河品牌。用新引擎助推服务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围绕文化、旅游、生态、产业深度融合,打响老子文化品牌。

  深化改革创新添“活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烦琐的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贷款试点经验,试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股份制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鼓励创新创业,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广PPP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

  促进城乡融合疏“经络”。要以“百城建设提质”为抓手,持续推进“六城联创”“五区联动”,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惠民服务水平。以“六村共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依托各类园区、家庭农场,积极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新业态,着力打造“听乡音、尝乡味、看乡景、住乡居、忆乡愁”的全视角“美丽乡村”产业链,切实把“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稳步推进鹿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河南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