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的中国成就
时间:2018-11-13 07:02:11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丁素

  马克思的伟大既在于他能占据科学真理的制高点上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更在于他在顺应这种规律的基础上勾画了人们如何改变社会、转变命运、创设生活、走向未来的生存前景。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践行他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让马克思主义一切关于人的美好愿景不断得到实现。

  社会发展生根在人民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必然源于人民的实践。人民是实践的主人和创造者。马克思为人类作出的最伟大贡献,就是第一次创立了以人民为实践社会基础、以人民为社会动力源泉、以人民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关于人的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统一的,人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是相依的,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体的。正是由于这个关乎人性解放的道理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命运,所以它才能成为跨越时空国度、超越民族疆域、唤醒人性崇高、推动社会前行的人间正道。

  社会建设依靠在人民

  人民的主体性,首先源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创造性。没有社会建设的一般过程,主体性是难以体现的。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大社会建设一直在持续。但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洋务运动的失败、戊戌变法的夭折、三民主义的破灭、各种救国图存方案的无效,才使得近代的中国人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在这个历史的大潮中,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和党对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才有了中国的真正社会建设。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的一切、为一切的群众为社会价值理念,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社会奋斗目标,以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社会发展关键,以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社会建设重点,以解决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建设的目标,以改革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机制、健全社会事业、实现社会生活为社会进步根本,持续不断地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整体化地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正如我们在持续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重点但又是兜底的社会建设基础上,把社会建设全局性必须要解决好的整体化和长期性的一系列重大事情放在了“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来安排,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和稳步提升的同时,也正在从更高水平、更大程度、更深层次的治本、管总、求稳、植根上筑牢社会建设的基础。突出表现在社会结构上,强化党的建设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构建党的组织网络为链接体制内外和不同治理主体的新平台,有效推动了地方党委和政府探索以区域化的党建为牵引的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协作,吸纳各方力量参与基层自治,共同为社会提供保障性的公共服务和产品,不断使社会结构,尤其阶层结构得到合理配置和深度优化;在社会机制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基层政府履职尽责的社会责任,构建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健康网络为纽带、以优质服务为内容、以载体建设为覆盖,使社会机制运转得更加灵活和有效;在社会事业上,不断打牢民生基础、补齐民生短板、兴办民生实事、催生民生期待,使其发展向更高程度和更高水平迈进;在社会生活上,通过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塑造“善治”微观基础,提升治理法治化水平,筑牢民生安全屏障,并大力推动社会文化兴盛、精神文明发展来不断培育民众生活品位和多元化的生活追求,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建设格局呈现出新状态。

  社会成果共享在人民

  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

  共享发展有其历史根基。现实是历史延续,任何一种当下理论思想的表达,都可以从历史的积淀中找到根脉。马克思主义让人民共享的思想和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共享理念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是汇通的,共享的历史逻辑根脉在传统、灵魂在当代。

  共享发展有其公正原则。公平与正义是共享发展的根本和核心。建立在40年改革开放成就下的共享,是公平正义不断实现的40年,是共享发展成果的40年,是效率合理分配的40年,也是生产成果与满足消费互促的40年。社会主义正义的绝对和无限在公平的相对和有限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共享是发展的共享,是在推动生产力中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以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来带动社会建设就成为今天发展的常态。共享是过程的共享,它不是只有等到有了成果再分配,而是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随时都有分配的活动,使发展过程本身成为共享。每个人既是过程的参与者,又是过程的享有者。共享是兜底的共享,是在承认差距下的扶贫济困,是摆脱贫困下的差异补短,是不平衡下的以强助弱,是普惠格局下的利益调节。共享发展有其现实任务。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前进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共建共享共富的战略举措。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