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至境
时间:2018-09-12 06:24:13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龚茜茜

  丰子恺说,人生分为三种境界,一曰物质生活,二曰精神生活,三曰灵魂生活。教育也当如此,一曰授业,二曰传道。

  诚然,反观中国当代教育,急功近利的脚步不只踏碎了细腻的梦,也影响了对人格的塑造。功利之魇,沆瀣一气,使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教育正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塑造自身的品性,培养了一代代“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真性情人才。他们闲云野鹤,恬淡自在,或采菊种豆,或把酒对月,或笑看流云清风,或坐弹《高山流水》。他们将心灵的丰盈与富足作为人生的目标,于浮华功利之中,保持一颗平衡心,待万事万物,平衡物质与精神。

  桂华皎洁,是谁在点灯,映出沧海明月后的盛世?

  风如笛,海如琴,万般智慧皆融在涛声里。面前的一点烛光,昏黄温暖,拥抱着张九龄,他却吹灭烛光,任一生功名利禄付诸流水,却觅得了汹涌而入的月光。盛世名相,物质的盛光拥簇着他,而他却懂得“灭烛”才能“怜光满”,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寻得平衡,坚守“草木本心”,不求美人折。

  芙蓉自君,是谁在吟唱,唱出诗意平华,脱俗人生?

  桥下长虹映水,云雨初收,露沾青衫寂寞徘徊的纳兰容若,本出身贵族,金阶玉堂,宦海沉浮,但彼心向自然,在物质的荣光下,他找到了精神的出口,《饮水词》即是他精神与灵魂的宿处。如此,他在物质精神之间找到契合点,步入脱俗之境。

  这正是传统文化教育中将“传道”属性登峰造极的引证。古话说,柔日读史,刚日读经,也是在倡导将人文修养的培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柔日读史,意志懈怠时读史以明志: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里;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泊中。读史书,能养浩然正气。刚日读经,骄躁狂暴时读经以养性:老庄之道,清净无为是非空;菩提之心,灵台空明尘埃无。读经书,能塑静俭德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教育也容易陷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物质漩涡之中,只有培育良好的人文修养,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我们才能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才能在物质与精神中寻得支点,到达教育工作的至境。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