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方言
时间:2018-06-27 06:20:32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夏远望

  上海小学语文课本近期火了!据媒体报道,上海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上海教育(沪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书,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将原文的“外婆”强行改成“姥姥”,引起诸多网友不满。而此前上海市教委对类似问题曾回应,称“姥姥”是普通话语词,而“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相信很多北方网友会说,叫“姥姥”,而南方网友会站起来:明明叫“外婆”!“外婆”是方言?“姥姥”才是普通话?有人专门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该词典2002版里,“外婆”一词的解释直接为“外祖母”,而2005版里,“外婆”加上了方言标注。然而被誉为辞书之祖的《尔雅》中就有“外王母”,也就是“外婆”的义项,而“姥姥”一词本身从满语longlongseme演变而来,历史并不长,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中,“姥姥”一词被界定为方言。《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对此表示,语言文字学者普遍认为“外婆”和“姥姥”都已属于通用语范畴,两者都不再是方言。

  一个词是不是方言,自有专家来界定,但是,即便“外婆”真是方言,难道就该被简单地替换掉?依此逻辑,《外婆的澎湖湾》是不是也该改成《姥姥的澎湖湾》?《小红帽》里的狼外婆,得换成“狼姥姥”?湘西外婆菜也得规范菜名,叫“姥姥菜”?山东籍作家莫言、河南籍作家刘震云、海派作家王安忆的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之美,倘若他们的作品入选教材,岂不是要改得面目全非?“外婆”一词众所周知,不是方言尚且被改,其他相对少见的“正宗”方言又会遭遇怎样的际遇,真是不得而知。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为了消灭方言。方言是丰富口头文学的载体,豫剧、黄梅戏、越剧、粤剧、川剧、沪剧、秦腔……中国的各种戏曲和曲艺形式大多依赖方言而生存。方言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是亲情、乡情的维系纽带,贺知章的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千古传诵。再则,普通话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很多方言、外语甚至网络词汇都在不断融入其中,广东方言“老公”早已南北通用,“派对”“幽默”更是从英文中音译过来。我们对待方言,理应采取更开放、包容的姿态。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如不加以保护,许多地方文化将会消失。当前,很多方言面临式微甚至灭绝的危险,连粤语在广东年青一代中的使用频率都在降低,正因如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更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方言。尤其文艺作品的魅力,离不开创作者所使用与附着的独特语言,擅自改动,实际是对艺术的一种破坏。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方言,完全可以采用注释的方式让学生知晓,这样既不影响普通话的教学,又有利于地域方言文化的传播,不能简单一改了之。据最新消息,上海市教委、上海教育出版社已就此事致歉,并恢复了原文“外婆”的称呼。愿我们以此为鉴,给方言以合理的生存空间。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