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社团”何以如此泛滥?
时间:2018-02-26 08:13:20 | 来源:商丘日报 | 作者:焦风光

  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全球华人艺术节、中国青少年钢琴公开赛、国际少儿书画大赛……这些针对青少年群体举办赛事的组织,看起来含金量高,听起来名气大,实际上却是地道的“山寨社团”。(据2月23日央广网《新闻纵横》)

  无论“山寨社团”冠以何种头衔,如何巧妙包装,只要擦亮双眼,不需要“孙大圣”的火眼金星,就能让“妖孽”现出原形。先看“山寨社团”的显著特点:“山寨社团”属于无组织、无场所、无批准备案的“三无产品”,以举办高规格大赛为噱头,以赚取孩子的参赛费为目的。2月7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全国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涉嫌为非法社会组织的179家“山寨社团”。从名单来看,公布的“山寨社团”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要么成为漏网之鱼,要么潜伏在我们身边。窃以为,“山寨社团”如此泛滥,原因有三:

  扭曲的教育观是“山寨社团”泛滥的主要原因。参加各类特长比赛,一部分家长的初衷是让孩子多一次锻炼机会,但更多的家长是想让孩子身上多一份光环,助力孩子起跑。这种功利性教育需求是“山寨社团”生存的温床,《新京报》曾呼吁,“山寨社团”举办的赛事不过是将孩子和家长当韭菜收割,别再让孩子“逐梦山寨竞赛圈”了!

  利益驱动是“山寨社团”泛滥的背后推手。报名费、培训费、复赛费、决赛费……这些参赛费用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一家冠以“中华XXX艺术联合会”的“山寨社团”,每年赚取孩子的参赛费用高达上百万元。你想让孩子多一项炫耀的资本,我想你腰包里的票子。其实,当孩子拿回一本荣誉证书、捧回一个奖杯时,“山寨社团”要比孩子笑的更灿烂。

  监管缺失是“山寨社团”泛滥的深层诱因。教育部早在多年前就叫停了各种所谓的比赛,尤其是冠以国际、全国、中华等字眼的评奖活动。“山寨社团”为何屡禁不止,主要是监管不到位。2017年1月实施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已经从制度上填补了境外“山寨社团”的监管盲区。目前,境内参评社团亟待建立一套合法科学、操作性强的监管体系,用来提高其违法成本,斩断其利益链条。

  只要参赛就能获奖,甚至出现组委会给家长发空白证书,“要几等奖回家自己填”的闹剧,这样的奖项有何含金量,这样的荣誉又能为孩子成长带来多少正能量。到底是娃坑了爹,还是爹坑了娃,最终,孩子的人生会给父母一个答案。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