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随手拍”与法治社会“合拍”
时间:2016-05-13 09:48:43 | 来源:豫网 | 作者:江德斌

  11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公安部门正在研究推出“手机随手拍”平台,通过手机、照相机拍摄符合相关要求的照片、视频等,鼓励市民记录并提交交通违法线索。此外,相关部门还将研究把交通违法行为和居住证办理及个人诚信挂钩。(5月12日《新闻晨报》)

  各地城市交通违法行为非常普遍,诸如闯红灯、跨栏、占道等司空见惯,但是受困于证据锁定难度大,很多交通违法行为没办法查证,也就难以处罚当事人,致使法律威力下降,市民并不惧怕交通违法。可见,打击交通违法行为的关键,就是完善证据锁定、辨识查处链条,上海市推出“手机随手拍”平台,乃是鼓励市民积极举报交通违法行为,令每位市民都能履行监督职责,在全市遍布“天眼”,让交通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目前智能手机非常普及,4G网络建设也日趋完善,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智能手机都带有摄像功能,且摄像头的性能越来越高,拍照、视频的清晰度越来越好,每位持有智能手机的市民,都拥有了随手拍违法行为的机会。可见,“手机随手拍”平台的推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特征,乃是“互联网+”在交通治理方面的应用,乃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措施。

  现在各地城市均建有“天眼”系统,用于城市治安、交通监管、打击犯罪等,但是“天眼”的监控范围有限,并不能覆盖到所有角落,且监控系统存有死角、失灵、损坏等情况。如此,就可以看到市民“手机随手拍”的作用了,市民在街上只要看到违法行为,就可以拿出手机拍下来,将其上传到平台上,由警方鉴定是否违法,不仅方便快捷,也减少了警方的工作量,降低了社会监督成本。

  事实上,此前各地曝光的交通违法、公车私用、官员违纪等行为,就是市民随手拍后传到网上的结果,大都因照片、视频的真实性,引发网络舆论监督跟进,被拍者因此受到查处。可见,随手拍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工具,弥补了媒体监督和政府监督的遗缺,发挥了公众监督的长处,最大限度实现了监督无所不在,给违法违规者造成震撼和威慑。

  因此,“手机随手拍”不要局限于拍交通违法行为,还可以放开范围,鼓励市民随手拍一切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政府也应建立相应的举报平台,方便市民上传相关照片、视频,以发挥公众监督的效力。政府还要完善举报线索的查处和保管制度,对证据确凿的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依法予以处罚。同时,保护举报者的身份不被泄露,避免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以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