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那些山里娃
时间:2023-03-20 10:54:53 | 来源:豫网 | 作者:

  既没有惊天地的旷世壮举,也没有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他是一名平平凡凡的乡村教师,因为一人独撑山村小学23年被评为“河南省最美乡村教师”,他就是河南省新密市平陌镇小学教师候书营。

  一人独撑山村小学23年

  1985年夏天,一个名叫侯家坪的小山村,一个刚刚高中毕业、渴望走出大山追梦的年轻人被村长拉着手说:“书营啊,你在咱村当个老师吧,咱村的孩子们停课一年了”。就这样,他来到侯家坪小学,正式成为集校长、班主任、课任老师于一身的“孩子王”。

  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两间旧粮仓。一个老师,14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他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既教体育,又教音乐,全部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从此,粮仓里又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村长笑了,村民笑了,他也笑了。

  好景不长!学校因为太旧被迫搬到离村子更远的一个石窑洞。山路不好走,孩子们又小,接送学生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每逢恶劣天气,他家就成了学校食堂。1998年农历3月初3,那是个让侯老师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雨下得正大,他在讲课时突然发现讲台上湿了一大片。仔细一听,还有水流的声响,他感到不对劲,赶快拿起铁锨爬到洞顶查看,水顺着后墙裂缝往教室里灌。他立即挖土阻挡,但都无济于事,顿感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不顾一切跳下来,飞快跑到教室组织学生离开。刚出门,一块石头砸到身上,更痛在心上。他们惊魂未定安全转移出来,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他:“老师,咋上课啊?”是啊,他们到哪儿上课啊!回到家,他强忍伤痛和妻子商量,将自己的“婚房”腾出来做教室。侯老师每当回忆起这一幕更是五味杂陈,泪下潸然。99年,该镇企业家王铁栓听说此事,慷慨解囊盖起了三间平房。他和他的学生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和教室。

  山村的偏远、交通的闭塞、生活的贫困并不能阻挡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邻村小女孩陈丽从小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侯老师就背着她上学、放学、做饭、洗衣。这一背,就是五年。河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陈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当时写下内心真实的感受:“谢谢侯老师,如果没有他,也许我这辈子连一个字都不认识。”

  尽管只有他一个老师,却从不偷懒,认真制定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和学习目标。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复式班。侯老师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到一篇文章;从一个数、一道题到一个单元,都一一把关。他坚信:“贫困的家庭更需要知识,贫穷的孩子更渴望成才”。几十年来,他的学生没有一个辍学,他和学生之间演绎成割舍不断的父子情深和无话不谈的朋友。

  侯老师永远不会忘记一个暑期后的开学,他到白龙庙主校区给学生领作业课本。在清点了数量后,扎实捆好背起就走。他蹒跚地沿着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用手不停地分开着杂草,不时会有蛇突然爬出,让人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天气炎热、又饥又渴,脚下突然一滑,被尖石绊倒,他双手摁地,站起身时,右手鲜血淋漓。他强忍疼痛,一步一步回到学校。孩子们围上来亲切地问:“老师,你的右手?”他强带笑容故作轻松:“没事,发新书了。”孩子们眼泪汪汪地跟进了教室。侯老师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孩子们特别听话,听课也特别认真。看着懂事的孩子们,一股暖流淌进心底……

  在独自支撑侯家坪小学的23年中,他的工资从27涨到36。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得透不过气起来。屋漏偏逢连阴雨!“93年,一岁多的儿子生了一场大病,生活几被逼近绝境,正所谓,喝口凉水沙打牙,称四两盐会生蛆!”候书营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感叹道。

  执着坚守山村教学第一线

  2008年教育资源整合,他和侯家坪小学合并到白龙庙小学。学校地处半山腰,用水需到山下挑,他又成了义务挑水工,每天三趟,风雨无阻。晴天中午放学,学生还能回家吃饭;雨雪天,山路泥泞湿滑,只好望天兴叹。看着孩子们愁苦的面容,侯老师到附近商店买回两个铝盆,在雨雪天的中午提前烧好开水为学生泡方便面。看到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热气腾腾的泡面,侯老师心里暖暖的。班长屈玉佳说:“他不仅是我们的恩师,更是我们的父母!”

  学校离家8里多,山路蜿蜒崎岖。每年8月开学,根本看不出哪里是路。晴天他手持镰刀,边走边割路边的杂草和荆棘;阴雨天,他穿着胶鞋披着雨衣,用手分开杂草带着孩子们寻路。特别是严冬时节雪过天晴,山道成了溜冰道。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每一步都让人提心吊胆。侯老师便穿上胶鞋、手持铁锨带着孩子们。别人问他图个啥?他坦然一笑:“为了山里的那些娃,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花木不语,芬芳四溢。候老师的事迹被新密电视台、郑州晚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他也先后获得“郑州最美乡村教师”“河南省最美乡村教师” “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 “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并参加了以他的感人事迹为题材拍摄的电影《角落里的阳光》首映式。电影拍摄基地就是他工作过的侯家坪小学。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大山深处37的春华秋实,37年的风雨兼程,37年的执着坚守,他用一颗善良的平常心播种着阳光、也播种着希望,收获着春天、也收获着喜悦;像火炬照亮着山里娃的成长,像父亲呵护着山里娃的希望;37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

  (郭卫民)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