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董来宾主任介入团队在麻醉大夫配合下,采用静脉溶栓加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抢救一位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患者术后反应良好,体征平稳。 患者为一位72岁的老人,因突发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无力,由120急诊送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这位阿姨既往有脑梗死,遗留语言障碍及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左侧偏瘫体征。患者急性发病,在溶栓时间窗,紧急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头颅CT检查,化验各项指标,排查溶栓禁忌症后,给予溶解血栓药物应用后,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患者颅内大血管闭塞,风险极高,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重度残疾。结合老人病情,董来宾主任医师、李小琳副主任医师会诊后,建议行先进的血管内桥接治疗,取出血栓,开通血管,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残疾发生,给社会及家庭减少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导管室工作人员牺牲中午休息时间,使老人迅速进入导管室,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窗,挽救老人更多脑细胞:在麻醉师配合下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以远闭塞,远端未见显影,和术前判断一致;右侧颈内动脉供应右侧大脑3/5血液,是非常重要的血管,如果不开通,后果非常严重;董来宾、张士杰两位手术大夫在台上,密切配合,忙而有序,时而操纵手中的导管、导丝,时而盯着显示屏幕,决定下一步治疗,汗珠顺着张医生的面颊不停地流下,护士一边忙碌递着各种器械,一边帮医生擦着汗珠。几十斤重的手术铅衣压在董主任身上,衣服早已湿透,但为了患者尽快恢复闭塞的颅内大血管,血流早恢复一分钟,可避免数百万个脑细胞死亡,患者就可能更大收益,争分夺秒,力争最快,董主任这样想,张医生和台上的医务人员也这样想。取栓的装置准确到位,血栓取出来了,显示屏上的血流恢复了,医护人员悬着的心放下来了,患者得救了,大家欣慰地笑了。护士杜冬梅说:“董主任、张医生衣服都湿透了,赶快换下来,别感冒了。”然而,他们两个也顾不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患者家属激动的说,医生你们辛苦了,我们全家感谢你们!董主任非常认真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作为医生,抢救病人是我们到职责,再说了我们一直视病人为我们的亲人。”(许玉霞) |
- 上一篇:邑葵陈皮:药食同源新理念,健康产业新发展
- 下一篇:郑大五附院护理服务下沉至患者家中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