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脏外科(移植)重症监护室,最震撼的就是一排排的大型抢救设备,和每个床单元的监护仪。外行人看到的是监护仪器上不停闪烁的数值和图像,但他们看不到的,是潜伏在生命航道里处处存在的“险滩”,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是生命险滩中的保护者,也是患者生命的领航人。近日,记者经过医生允许,走进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移植)重症监护室,试图探寻生命守护神的“通行密码”。 很多人不愿提及的重症监护室,却是家属最放心的所在 换上工作服,头、手包裹严实……经过反复消毒后,记者跟随医生走进重症监护室。相对危重的患者,被数台抢救设备包围着,安安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病床旁边,两三名医护人员紧盯着各种设备和病人的一举一动。 “患者喝了多少水,吃了多少食物,接了多少尿,都要以克或者毫升为单位详细记录,更不用提血压变化、呼吸频率和体温了,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护理,也是判断患者各项脏器运行状态的重要参考。”作为CSICU(TI-CU)主任,郭长英已经坚守心脏(移植)重症医学这个专业20多年。在同事和患者眼中,她一直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对待每一个患者如亲人,不放弃,不舍弃。用郭长英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说:“ICU都是危重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生就是肩负重任,要有忘却自我的奉献精神,不忘自己的职业使命。” 高风险心脏外科术后,是他们夜以继日地为生命“保驾护航” 很多危重心脏病变,仅仅靠生活习惯的改变,药物以及心内科介入的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心脏的器质性的病变问题。此时,就需要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变、心脏肿瘤等。 这些都是名符其实的大手术,不仅需要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并且大多还必须开胸。可以想见,这样的心脏外科手术难度之大、风险之高、创伤之大,术后监护就特别复杂和艰难。“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部分病人同时需要心电监护、心排监护、呼吸机应用、超声探查、IABP、ECMO等等技术操作,及时分析判断病情,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保证患者渡过难关,尽早恢复。”遇到情况复杂的术后患者,郭长英主任一熬就是一天一夜,时刻不离患者病床。 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病情敏锐的观察力,郭主任带领医护团队,在诸多不确定的条件下,顶着重重压力,评估每一个环节,在患者病情不稳定时,及时作出决策,尽早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转危为安。 渡过最危重的“险滩”,近百例心脏移植患者重拾“心”生活 2018年,郑州市七院开展了一例特殊的心脏移植手术。郭主任带领医护团队迎接挑战,组织大家学习其他医院移植术后监护的经验,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亲自守护病人。整个监护过程全程指导,事无巨细,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到病房的消毒隔离,郭主任都要亲自参与。在这过程中,患者经历了急性心衰、术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心包填塞等多种危重情况,所幸经过医护人员及时处置,患者最终恢复顺利。 而当第51例心脏移植患者送进重症监护室时,术后出现了严重的低心排。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郭主任当机立断,为患者使用ECMO治疗,从家属沟通到上机成功,没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挽救了患者生命。目前,郑州市七院已经完成96例心脏移植手术。在2020年,心脏移植例数位居全国第四名。 无独有偶,今年4月21日,该院顺利完成中原地区第一例心室辅助装置“火箭心”。术后,郭主任带领监护室的医护团队再次迎难而上,连续20天坚守患者床旁,以科室为家,每天及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分享,为下一步的治疗提出建设性的引导和建议,患者最终恢复非常好,已经回归家庭,开始了正常的生活。5月,第二例人工心脏患者在监护室顺利恢复,目前也已经转回普通病房。 记者手记 心脏外科(移植)ICU的医生,是患者整体控制的领航者,看清每一处风险,评估每一个均衡,认清航向,整合精英团队的力量,将驶入险滩的生命之船,引回正确的航道,争取再次扬帆。 |
- 上一篇:批准!3—17岁可紧急使用新冠疫苗
- 下一篇:最好的自己是会寻找快乐的自己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