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山,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主任。从医30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恪尽职守为病人,心无旁骛搞技术”的责任担当。 我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病人有上百万例,每年又有大量新增病例,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卫生部门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大学附属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追求技术上的革新与进步,才能更好地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心外科医师不仅要有一颗为患者服务的心,还需要有一双能为患者服务的巧手。”王宏山这样说道。被患者亲切称为“柳叶刀”的他,在追求技术提升的同时,对学术造诣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 他带领科室团队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技术,降低医疗风险,近年来科室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冠状动脉搭桥、重症瓣膜病等外科病症的成功治疗,每一个进步都是他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体现。尤其自2010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以来,他完成了医院第一例Bentall手术,又把先心病手术患者的年龄降到只有一个月大小的婴儿,同时开展了急诊冠脉搭桥,成为心内科医生的“守护神”;他还在大血管疾病的治疗上不断探索,于2012年6月完成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目前已成功开展大血管手术300余例;2014年7月成功开展了河南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使得医院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独立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虽然成绩显著,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在手术技术方面仍不断改进,为医院心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也为广大年轻医生树立了榜样。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心血管外科手术数量逐年增加,手术难度明显加大,尤其是大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成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的一个标杆。 不但针经熟,言谈语语真。医技精湛的王宏山,问起病人,言谈也句句真切。“医生要有医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王宏山总是这样教育他的学生们。作为一名心脏外科专家,经他治疗的病人不计其数,但他从不收红包,就连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也一一谢绝:“只要病人顺利康复,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每天早上,他都准时出现在病房,每天晚上,他又是把病人看完才走,即便在节假日也从未间断。 “临床大夫就要趴在病人床边做临床”,他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作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个科室,尤其是省级重点学科,心脏外科接诊的很多患者都是其他医院无法治疗的危重病人,手术也是高难度的大手术。对这些病人,王宏山总是和年轻大夫们一起悉心照顾,甚至几天都不回家。“作为医生,我无愧于病人;但作为父亲,我有愧于孩子。”他说,就在女儿小升初及中招考试的关键时刻,他都没有像其他父亲一样陪在孩子身边。甚至在爱人出差的时候,一听到科室有事,王宏山也是二话不说,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病人的抢救工作中。 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作为一名老师,他爱护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学生,他又尊重自己的老师。1998年开始,他师从我国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杨景学教授。对这位授业恩师,他始终尊敬如一。“没有杨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大家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刻不忘在自己成长道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全科上下逐渐形成了一股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作为心外科主任的他深知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更多的是要培养适合学科发展的人才。“以高超的技术去指导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以高雅的情趣去熏陶学生。”这是王宏山主任带教学生的经验。 医学是一门既需要理论又需要经验的学科;医学技术的代代相传在医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从医生到专家,理论基础和医疗技术相辅相成,点滴积累,逐步攀登,王宏山对医学技术的追求从未停止,一把“柳叶刀”,最好地诠释了医者的责任和使命。 (本报记者郭培远通讯员吴怡君) |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