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姚留记的最后时光
时间:2020-02-26 08:29:56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萧根胜

  一

  农历庚子年正月十一,立春。

  早上七点,晨曦初露,郏县冢头镇北街纪氏台文化广场一片寂静。少顷,一辆挂着“抗击冠状病毒宣传车”横幅的老年代步车自东向西缓缓驶来,加装在车头上的小喇叭里播着:“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确诊病例,不断发生;中央下令,决战疫情……”

  开车的人叫姚留记,北街村党支部委员,村卫生所医生。

  姚留记把代步车停在村委大门前与纪氏台文化广场之间的空地上。下车先走到村委门口,又回转身,朝村卫生所方向看了看……

  自从18岁到村卫生所工作以来的50年间,他每天的固定行程就是从家到卫生所。当时卫生所在老大街上,离他家所在的姚王庄自然村有二三里远。每天吃过早饭走到卫生所,临街的店铺都还没开门,他已开始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这一整就是十几年。后来,村卫生所解散,他就在自己的家里开起了诊所。屋小地方窄,落后的设施和逼仄的场所让他始终有一种愧疚感,但乡亲们对他信任有加,大病小病都找他,随喊随到,轻了把脉问诊用药医治,重了送往乡医院、县医院,亲自送,陪着去。数年前,村里建起了卫生所,他当上了所长。“先进卫生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家庭医生服务之星”“最美道德模范”……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他总觉得自己与医者仁心的境界还有差距,还需努力。

  三年前,他退休了,又被镇卫生院返聘,继续在村诊所当村医。他很高兴,他愿意为乡亲们服务一辈子,这是他的初心,更是他的理想。

  二

  “举国上下,全民皆兵;政府号召,积极响应……”

  姚留记开车离开纪氏台文化广场,向东边汉武大道前行300米进入黄阜大道,向南是他的家,再往南是镇政府。加油加速,三个左转弯,代步车驶入冢头镇老街。

  冢头镇因地处汉文帝之母薄姬冢下而得名。老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明清以降,这里店铺林立、商贾熙攘,享有“日进斗金”的“小上海”美誉,目前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州名镇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里就有发往浙江柯桥、义乌、武汉汉正街的长途客车。人口流动大,外来人员多,情况比较复杂。而蓝河桥以东的大小商户五六百家绝大部分都在北街的管辖范围之内。

  农历腊月二十七下午,村两委开会专题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百年不遇的疫情,责任重如泰山。虽然大家都表了决心,曾经参与过当年“非典”防治的姚留记仍不大放心,当即就有些急。平时轻声慢语的村医这时突然提高了嗓门:“这是一场硬仗,必须给群众宣传到位,话说清楚……”

  包村干部李俊超了解姚留记的为人,更理解他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职责和担当。当即表示:老姚,你人缘好、业务熟。你就负责宣传和摸排工作,按要求上报疫情。

  从那一刻起他就坐不住了。要知道,冢头地处郏、禹、襄三县交界处,是方圆几十里的商业中心,临近春节买年货的人成群结队。北街村9条干道,12条长短胡同,797户人家,3100多口人。马上过春节,要阻止人员聚集,让全村人不外出、不聚会,谈何容易!

  当天晚上,老伴问他是不是明天一块去买一件棉袄,大儿子民强问他今年除夕团圆饭是在家里吃还是预订餐厅在外面吃……一家人正要说过年的事,他却沉默不答。专注地看着《关于做好〈致全县武汉返郏来郏人员告知书〉送达随访工作的通知》,然后一脸沉重地说:“今年这疫情可不得了,我得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从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

  姚留记有一台开了三年多的老年代步车,以前搞宣传加装了一个小喇叭。那天上午他就制作了一条横幅,俨然把代步车变成了防疫宣传车。就是这台破车,村里落实秸秆禁烧,他开着它来回宣传;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他又开着它满村吆喝;平时,村里年岁大的老人、卧床不起的病人,定期测血压、血糖,都靠它接送。村里登记在册的240多名慢性病患者,不少人都坐过这台车。没想到,此时遭遇严重的疫情,这破车又派上了大用场。

  农历正月十一早上,姚留记又开着这台车把他熟悉的每条路每个胡同全走了一遍,把他录制的顺口溜和指挥部的三个防疫命令放过两遍。日上东岗,时近九点。到家时,老伴爱琴先把他早上爱喝的豆浆端过来,又把两只碗扣着的菜摆上,边盛饭边说:早上我给星辰炕了俩油馍,你吃过饭给他捎过去吧。姚留记一边吃饭一边点头,“中、中”。

  星辰是姚留记的大孙女,三年前大学毕业后到浙江工作,去年春节因值班没有赶回来过年,今年回来最操心的就是一大家子的团圆饭和大年初一的全家福。

  遗憾的是疫情走到了春节前面。除夕夜,老伴和两个媳妇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酒瓶打开,菜肴端上,一家老少九口直等他到9点多进家。团圆的祥和气氛被等待的时光冲淡了。饭菜有点凉,央视春晚已开场,年夜饭草草收盘。要离开饭桌时大孙女星辰笑着说:爷爷,明天中午全家团圆,得拍张全家福,别忘了。

  大年初一劝阻全村人不出门、不聚会是破天荒的大事、难事。生活中的一切安排必须为完成这件难事让路。姚留记一改坚持了40多年的“跑步迎春”习惯,大年初一天一亮就开车出去宣传。宣传到位,就是要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才能及时响应!姚留记觉得任重如山,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那天中午,他一点多才回到家。大人小孩瞪着眼在等候。宝贝孙女有眼色,立马救场:爷爷,快吃饭吧,吃完饭咱照个相!他果断地说:不照了,等疫情过了再照。

  门外的小喇叭在一遍一遍地播放着“顺口溜”:“勤洗手,常通风;闲来无事,打扫卫生;科学应对,不当逃兵……”顺口溜是北街居民防疫的“动员令”,对姚留记则像“冲锋号”。丢下饭碗,他驾车来到老镇的小十字街,在街北边100米处车停下了。从武汉回来的大学生高旭东的家就在附近。

  腊月二十九,县联控办发出《致全县武汉返郏来郏人员告知书》,姚留记与村秘书邵应贵简单一合计,全村28名在校大学生,在武汉的只有高旭东。北街村的经济繁荣主要是商贸经营,外出务工的人并不多,去武汉打工的更少。村里人员在外面的情况如电脑文档,清晰地记在姚留记脑子里。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读医学专业的高旭东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了然于心。他明确表态:听政府的话,按要求隔离。填了表,嘘了寒,老姚并没有立马走。

  佼佼少年,谦谦学子,突然“居家隔离14天”,“不准走亲访友、不与外人接触”,他担心高家人不理解,特意多停了一会儿,专门跟高旭东的家人又介绍了当下的疫情危机和一些具体的要求等。最后交代一句话:早晚有事喊我!

  随后,他又开始与其他几个重点随访对象沟通。张俊芳从信阳返郏后,突发风寒,咳嗽、打喷嚏,体温偏高。姚留记得知后可慌了一阵子。立即把人送到县医院检查观察,很快排除了,但必须再隔离14天。前一天电话随访时,张俊芳急得直哭。百般劝慰,细心安抚:还有两天,坚持就是胜利。正月十一这天,怕张俊芳坚持不了,他又特意到她家门前隔壁喊话:风雨过后,定见彩虹。听见张俊芳说“伯,俺听您的!再隔离一天”,他才放心离开。

  三

  冢头北街紧邻的郑(州)南(阳)西线(也称S231),出禹州进入郏县斜穿冢头而过。公路在北街区域内形成了一公里多的马路经济带,两三层小楼一幢接一幢,汽修门市、批发门市、生活超市、生产物资门市一个接一个。经营者有北街人也有附近的群众,区域面大,人员庞杂。封门闭户、宅人限路,姚留记在这里费劲最大。那天上午10点多以后他开着代步车再次来到这里。

  自防疫宣传开始,姚留记像乐团里有经验、有魄力的指挥,手动乐起,掌按鼓止。如果真有三两个人围堆说话,车没走到人早就散了。大路两边户主们没看见人,听见喇叭响,就停手驻足,平心静气专门听听老姚今天有啥“新闻”,有啥特殊“交待”,有啥新的“语录”。

  人在家宅的时间长了,“顺口溜”就又有了新内容:“车辆封存,强开丢人;聚众打牌,麻烦自来;扎堆聊天,容易传染。”

  最难控制的街区,成了镇党委、镇政府最放心的地方。

  老姚来到北街村卡点时,已是11点多。

  卡点设在省道231线与柏堂路交叉处北街村方向的路口。南行300米是姚留记的家,800米即为镇政府。这里平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煞是热闹。此处设卡可谓控制中枢,恰到好处。

  大年初二夜间卡点开始值守,至正月十一上午,运行近9天。冢头镇党委书记鲁延锋说:从这个卡点经过最多,值守时间最长的就是他姚家父子。

  姚留记的大儿子姚民强,是由镇卫生院统派到附近秦楼村的村医。县指挥部一号令下达后,老姚一早就催儿子回村摸底。秦楼是个几百口人的小村,情况相对简单。老姚生怕年轻人思想麻痹,每天晚上都会打一次电话问民强:啥样?有没有情况?

  疫情当前,党员率先。北街村有党员85名,大家纷纷报名参加卡点值守,党支部决定65岁以上的不值班。老姚已经68岁了,但他是支部委员,不光值班,还得带班。关键他又是村医,他对疫情防控工作太上心,每天不到卡点看看,心里好像少了点啥。到了以后为过往人员测体温、做记录,让宣传车停在路口把顺口溜和播报的内容重复一遍又一遍。

  正月十一这天,姚留记11点多回到家,特意给老伴说,想吃手擀面条。他看看还有点时间,开车又去到卡点。在卡点停了半个小时,给过往的人量过体温,密切监控疫情。

  再回到家后,老伴已把面条盛到碗里。他好像心神不定,坐也没坐。好像有什么话想说却什么也没说。端起面条站着吃了一半,又放下碗,向院里看了一眼。往日出门要给老伴说一句“我去诊所了”“我去卡点了”,这天什么也没有说,就开上喇叭还在响着的代步车走了。

  在卡点值班的有老支书李国定、村党支部委员朱鸿彬。看见他,开玩笑:“这么快呀,咋吃哩!”他喃喃自语:“就这也晚了……”

  最终还是怕晚!此时为中午12点40分。

  把代步车靠在临时帐篷对面停下。广播继续,值守开始。从南面过来一台越野车,车上两个人,按程序测体温,做记录,提要求……又一辆三轮车,姚留记走上前伸出体温计给驾车人测体温,然后收回手顺势坐下,说了一句:可不得劲儿!一下子就歪在椅子上。

  13点9分,姚留记的心脏停止跳动。

  农历正月十一,这天立春。仁心仁术、为民服务50年的村医累倒在他须臾不愿离开的防疫岗位上。代步车上的小喇叭还在播放着他那嘹亮的声音: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场战役,人民必赢。感谢中央,决策英明,风雨过后,定见彩虹。”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