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对身体竟有这些好处
时间:2019-01-15 08:18:00 | 来源:大河报 | 作者:李晓敏

  受访专家: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技师刘玉振

  撸起袖子,献出热血。热衷于奉献爱心的你可知,这不仅拯救了他人的生命,同时也为自己积攒着福利。更重要的是,这种捐献行为,竟然对身体还大有裨益。

  无偿献血可预防这些疾病

  提起无偿献血,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种爱心举动,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不过,你可知,除了这些外,无偿献血,对献血者本人的身体还有不少好处。

  “首先,可以预防高黏血症;其次,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能延长寿命。”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技师刘玉振说,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黏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同时,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1/2。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患者、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

  此外,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

  献血满800毫升10年内免费用血

  刘玉振介绍,对于无偿献血者,政府也有相应的鼓励措施。

  《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40次、30次、20次以上的献血者。

  《河南省关于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规则及手续办理的有关规定》,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免费享用献血量3倍的血量,自献血之日起5年后至终生,免费享用献血量等量的血量;献血量累计满800毫升的,10年内免费享用所需血量,10年后至终生免费享用献血量3倍的血量;献血量累计满1000毫升以上的,终生免费享用所需血量。献血者的家庭成员(指公民的配偶、双方的父母、子女及其配偶)临床用血,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那么,多大年龄的人可以献血?刘玉振说,政府提倡年满18~55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可以献血,当然,既往无献血反应的多次献血者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达到6个月,献单采血小板的间隔时间要达到半个月。

  月经期前后三天的妇女暂不能献血;服用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含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类药物)停药后不满五天者暂不能献血小板;有高危性行为者暂时不能献血。公民献血时要经过严格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只有经过健康检查合格的公民才能献血。

  献血前一天应该注意:不要吃高脂肪食物,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充足睡眠,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献血当日应吃些清淡饮食,比如稀饭、馒头以及榨菜等。

  成年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ml所失去的血浆蛋白在1~2天即可得到补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2周左右即可恢复献血的水平。献血后24小时内,不要从事高空、高温作业以及重体力等剧烈运动;适当补充一些营养,如瘦肉、鸡蛋、猪肝、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切忌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肠胃功能。

  知识问答

  (选择题)1.献血量累计满()的,10年内免费享用所需血量。

  A.1000毫升B.800毫升C.600毫升D.400毫升

  2.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达到()。

  A.6个月B.4个月C.3个月D.2个月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